一、野生动物(一)哺乳纲,约7科20余属种,主要有:
狐:活动于西南部草泊地区。毛色较浅,俗名“草狐”或“骚狗”。自50年代后期以来已很少见。
獾:多穴居于较大的坟莹地带。獾油是上好的医疗烫伤药物。1949年大水灾中,因巢穴灌水,群众捕获甚多,加上1958年全区平毁坟地后,已基本绝迹。
野兔:俗称“毛儿”,是冬季主要狞猎资源,以西南部草泊区密度较大,一般农田也有踪迹,但自60年代以来也是下降趋势。
黄融:俗称“黄鼠狼”,是鼠类的天敌和经济价值较高的毛皮资源。近年来,因过度狩猎,加上应用毒饵灭鼠,造成误食后二次中毒死亡。从土产收购皮张数量来看,也是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保护资源,从1982年以来已停止收购皮张。
刺猖:散生于农村,在“三年困难时期”,曾作为野味大量猎捕,压低了繁殖基数。此后已很少见。
骗蛹:俗称“燕蝶螟”,其粪名“夜明砂”,可入药。1976年大地震后数量已明显减少。
(二)鸟类,约有20科30余种,主要的有:
雁:候鸟,是草泊洼淀区的主要狩猎资源。在本区常见者有两种:一名“沙白雁”,体重达七、八公斤。一名“沙拉瓜子”,体型较小,重约三、四公斤。
野鸭:也是一项主要狩猎资源。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大红腿”、“厌鸭(也叫胖鸭)”、“琵琵嘴”、“铅子嘴”、“大白脖”、“八橙子”、“花鸭”、“水老鹊”和“小秋鸭”等。
以上两项水禽狩猎资源,自60年代以来,由于草泊洼淀很少积水,影响生存,数量已很稀少,仅能零星猎捕。
鸳鸯:俗名“长脖老等”,常在淡水区捕食鱼类或蛇类。
叼鱼狼子:在滩涂地区捕食鱼类。
鹤:群居候鸟,在沿海一带捕食鱼类。
地磅:本区有“羊蔼”和“鸡蔼”两种,但不多见。
青鹤:1983年在滨海一带曾发现,喜食蝼咕和螆螬。
鸳鸯:1958年曾在草泊区发现。
鹰类:有“黄鹰”、“老鹰”、“骚鹰”和“鹞”等数种,其中黄鹰经训养可猎野兔。
猫头鹰:俗名“猫儿头”、“鬼赤雀子”,有迷信思想者视之为不祥之物,实际是夜间猎鼠能手;
啄木鸟:俗称“得木”、“树爬子”,是林木除虫卫士。
斑鸠:俗名“斑雀”,春播期间的候鸟。
乌鸦:俗名“老鸹”以捕食虫类为主,也危害玉米芽苗。
喜鹊“传统习惯认为是吉祥鸟。
以上较大体型的鸟类,多系猛禽和益鸟。自1958年连同平毁大片坟地和砍伐片林以来,由于失去栖息营巢的场所,数量已大量减少,甚至绝迹,造成自然生态失调。
鸽子及鹌鹑:属野生鸟类,已有人工训养者。
麻雀:1958年做为“四害”之一,经过突击性大量捕获,大大减少了繁殖基数。
燕子(候鸟):1976年大地震后,因营巢困难,一度大量减少,近几年稍见恢复。
其它:包括伯劳、杜鹃、黄鹏、百灵、“红脖”、“蓝脖”、翠鸟、“交嘴”、“铜嘴”、“锡嘴”以及“山经子”、“古皮子”、窜鸡和“长尾巴连”、芦喳儿等小体型野鸟,栖息于坟地片林或田间。多数为候鸟并可训养为观赏鸟类,主要以害虫为食,有的季节性危害作物。由于片林的减少与应用剧毒农药治虫误食后引起二次中毒,数量也大为减少。
(三)爬行纲:约3科7属,主要的有:
蛇类:活动于草泊农田及宅院,一般为无毒蛇,肤色依所居环境而异,有绿斑、黄褐、黑褐等色,是鼠类和麻雀;蛙类的天敌。所脱外壳名“蛇退”可入药。自广泛应用“六六六”农药治蝗及农田害虫以来,数量已显著减少。
蜥蜴:(俗名“四车子”)多生在干旱沙壤土区。
壁虎:俗名“蜴虎鲁子”,是居舍益虫。
(四)两栖纲,约2科6属。
蛙类:是农用除虫卫士。近年来有不少人捕杀后饲养肉鸡,外贸部门还作为“田鸡肉”收购后加工出口)对蛙类的繁殖有很大影响。
蟾蜍:俗名“癞蛤蟆”,系中药“蟾苏”的资源,但应采后放生,以利繁殖和保护此资源;
(五)水产动物类:丰南区海、淡水天然鱼、虾蟹、贝等主要资源,计有脊椎、甲壳、节肢、软体等5门约14纲、29科属近百余种。
天然淡水鱼类:以鲤科为主,鲤鱼,有“金翅金鳞”和“红鲤”等几种,(体重半斤左右者叫“拐子”,幼鱼叫“拐尖子”)。鳃(瓜子鱼)、白条(黄瓜鱼)、链(噘嘴鲢子)、鳊(鳊花)、鲂(武昌鱼)、鳡(黄钻)和“麦穗”、石榴鱼(山石脸)等。其次,还有属于鳢科的乌鱼(重鱼棒子、黑鱼)。粘科的粘鱼、鳜科的泥锹以及合鳃科的黄鳝等。
淡水蟹类:在陡河下游所产者学名“中华绒蝥蟹”,俗名“毛爪螃蟹”,古名“紫蟹”。
淡水虾类:有大青虾和草虾两种。
淡水蚌类:有大、小河蚌和蚬等数种。
淡水螺蛳类(田螺、拔蛤):有大、小两种。
菜鳖(甲鱼俗名王八):属爬行纲动物,学名“中华鳖”。背板名“鳖甲”可入药。卵俗名“甲鱼子”,蒸食可医腹泻。
海洋鱼类:科属繁多,主要的有:石首鱼科的小黄鱼(黄花鱼)、梅童鱼(棘头鱼),白姑鱼(白眼)、黄姑(铜罗)。鲜科的梭鱼(红眼),鲤鱼(白眼),鳞科的鲜鱼(鲁子、鲁板)、鲜科的鳞鱼噬会鱼)、带鱼科的带鱼、鲤科的银鳃(平儿鱼)、绒科的蓝点跋(燕鱼、蓝点马绞)、靖科的鲜鱼(海巳鱼)、鲜科的青鳞鱼(青鱼片)、馒科的黄卿(马旧鱼)、蜗虎鱼科的蝇虎鱼(楞崩鱼)、纯科的河脉(辣头鱼)、银鱼科的银鱼、鲜科的牙鲜(扁口、比目鱼)、舌鳃科的短吻三线鳃(塌目)和红科的赤虹(洋鱼、当当)等。
海洋虾类:有对虾、白虾、老红虾、狗虾、雪虾以及琵琶虾、雾虾(麻线虾)等。
海洋蟹类:以三疣棱子蟹为主,还有长腿蟹、鬼膀蟹等。
海洋贝类:以毛蚶(麻蚶子)为主,其贝壳名“瓦楞子”可入药及制钙粉,还有少量扇贝和蛙等。
软体动物:有海螺、海蚕、章鱼(八带鱼)、乌贼(有大小两种,大型者俗名“海兔子”,体内背部的石灰质片名为“海膘蛸”可入药)等水产资源。
近海生物:有珍稀名贵的中药“海马”和“海蛇”,底栖动物有兰蛤、水彩短齿蛤、彩虹明樱蛤、四角蛤蜊,“沙蚕”(海蚯蚓)等端足类;在盐田区内还有丰年虫(卤虫)及丰年虫卵(卤籽)等动物性饵料。
丰南区天然水产资源相当丰富;查阅旧《丰润县志》,从元朝就有“紫蟹金鳞随意而得”的记载。主要分布于陡河、沙河及草泊、洼淀、沟渠等水域。在群众中传流着“有水就有鱼”说法。自解放后,为解除洪沥灾害,随着排水工程的兴建,陡河上游修建水库,河口建防潮闸以及开挖沙河入海道等水利工程,加之70年代以来伏季少雨,河水不足,唐山市区又向陡河大量排污,使水域生态失调,造成天然淡水鱼类资源锐减,有名的陡河“金翅鲤鱼”和“山石脸”、“紫蟹”基本绝迹。海洋水产捕捞业,自50年代以来,由于片面的认为“海里求财,伸手就来”,大量增添船网工具,盲目的加强捕捞强度,也使经济鱼类形不成鱼汛而大量减产。
(六)昆虫纲:具有利用和部分利用价值者,约7门,4纲,7目20余类,主要有:
环形动物:蚯蚓,有大小数种,干制品名“地龙”,可入药。1982年以来,本区有的户开始引进优种,进行人工饲养,用作养鸡饲料。
节肢动物门:包括蜘蛛、蝎子(有大小两种,大型的干制品名“全蝎”,可入药,但自50年代开始,大量应用“六六六”农药,数量已大为减少)和蜈蚣(可入药)。属于昆虫纲者主要的有:
1、膜翅目:“蝈蝈”、“叫蚂蚱”和“蠕蟀”(古名“促织”者,可供“斗螺蟀”)。
2、螳螂目:螳螂(卵块名“桑螵蛸”可入药,年收购量达1.25吨)。
3、脉翅目:蜂类、黄蜂(有大小两种,其蜂巢名“露蜂房”,可入药)、赤眼蜂(玉米螟天敌)、唇芦姬蜂(棉岭虫天敌)。蝉类,是林木害虫,在羽化时所脱的拟蛹外壳,名叫“蝉退”,可入药。
4、鞘翅目:羌螂(俗名“屎克郎”)有清除地面粪便的功能。斑蝥(俗名“屁屁虫”)可入。步行虫,是地老虎的天敌。七星瓢虫,是蚜虫天敌,但是也往往由于在治蚜虫中应用剧毒农药而同遭杀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