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娘娘

家乡区县: 江苏省丹阳市

 白龙寺位于今江苏省丹阳市皇塘镇荒田村南,经山北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白龙寺历经千年沧桑,风雨艰辛,依旧美名远扬,这源于老百姓心中对白龙传说的刻骨铭心,源于对白龙的崇敬爱戴。   相传世居此地的人们,乡风淳朴,安居乐业。一日有个待字闺中的少女上山砍柴,迷路于雾气缠绕的大山凹,数月后产下两条蚯蚓般怪物,一青一白,怪物见风就长,转眼间成了胳膊粗的巨蟒,3日后腾空上天。寒来暑往,昔日的年轻姑娘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婆婆。阴历四月初一,晴空忽起霹雳,狂风呼啸,乌云翻滚,云层中青白二龙威风凛凛,它们是来迎接有生养之恩的母亲去天宫享福的。白龙驮上老母告诫道:“天高云深,未到天宫前,您万万不可睁眼。”青龙则先行一步回天宫报信。坐在白龙背上的老母亲隐约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睁眼一瞧,原来是青龙带着一群天兵天将正张牙舞爪地奏乐欢迎她呢,她喜得眉开眼笑,可低头一看,万丈深渊,一阵心悸,坠入云端。白龙、青龙见母亲坠地而死,痛不欲生,哭瞎了眼的两条龙落在经山脚下,涟涟泪水汇成深潭,后筑成龙池。方圆数十里不明真相的人们以为天上恶龙作怪,纷纷冒雨前来用蓑衣降龙,青白二龙便被困死在荒山野岭之上。后来当人们明白这青白二龙是知恩图报的贞烈之龙时,后悔不已,于是捐资兴修了两座寺庙白龙寺和青龙寺,白龙寺在经山的北麓,青龙寺建在对面的荒田村。胡桥医院向北数百米有块石碑,上刻“历史地名卧龙岗”,这就是当年乡民降龙的地方。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保大明江山世代相传,派得力心腹去各地巡查龙脉迹象,结果在溧阳的河中和白龙寺对面的荒山上发现龙脉,于是朱元璋派军队在溧阳挖河筑坝阻断龙气,请方士高人在白龙寺施展法术治理龙脉。青龙寺旧址下的山坡直到现在仍然叫做“龙治番”。民国期间,在荒山山腰处开山炸石,曾炸出个大洞。洞口有一石碑,碑文字体繁杂,请来当地最有名望的私塾先生也不识一字,洞内有龙形化石多具,当地人因此称其为“白龙洞”。 

  白龙寺的最后一进禅房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拆,双人难以合抱的梁柱荡然无存。唯有白龙池记录着千年风雨坎坷,静观着古刹的兴衰萧条,感受着人间的酸甜苦辣,享受着当地人们的顶礼膜拜。白龙寺最神奇的莫过于白龙池。白龙池的由来众说纷纭,若问当地人,他们肯定会说是龙的眼泪汇聚而成。有人说,白龙池与山泉相通,终年不涸,也有人说白龙池是山底暗河的河口,暗河直通长江、东海。池水清澈透明、爽冽甘甜,水位常年不变,每遇洪涝不溢。1976年,白龙寺大旱,河沟见底,井水干枯,土地龟裂,附近村民饮用水发生困难,幸有白龙池水救急。白龙池池面不大,虽然挑水的人排成长队,但令人称奇的是白龙池水前取后满,源源不断,白龙池水成为当地人的救命宝水。白龙池水四季恒温,春温秋爽,冬暖夏凉,池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经常饮用能强身健体,周围村民用池水洗眼,从不生眼疾。

  更为神奇的是每逢阴雨天气,池口雾气袅袅,迷雾之中可见到一青一白两条小蛇在池内畅游,人们都说是白龙和青龙的化身。白龙池的四周用古砖砌成矮矮的围墙,砖墙中镶砌石碑数块,碑文在《丹阳县志》上也有记载。光绪壬寅年,镶黄旗人施沛霖入任丹阳,恰逢丹阳大旱,飞蝗蔽日,民不聊生。施沛霖顶着烈日步行至白龙寺祈雨,龙池显灵,当即风雨大作。又一碑文记载,光绪丁酉年,丹阳旱情严重,在任县官陈际唐徒步至白龙寺求雨,结果冒雨而归,雨水没足。陈际唐求雨有功,敕封为“广仁公”,朝廷赐白龙寺贴金匾额“利济苍生”。1940年腊月,滴水成冰,日本鬼子到白龙寺捉拿抗日和尚张道林,张道林情急之中跳入“白龙池”,躲藏一夜竟然未被冻死,这又成为白龙池的一段传奇。 

 

 

何沁雪(2015-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