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竹溪之竹溪蒸盆

家乡区县: 湖北省竹溪县

本菜汇合了土鸡肉、猪蹄、香菇、蛋饺、土豆等,红绿相映,香气袭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竹溪蒸盆

丰富,能满足多种不同口味人群的需求,是一道老少皆宜的菜肴

来历

唐朝时期,薛刚在正月十五大闹花灯打死太子后,武则天下令将薛家满门抄斩,薛刚被逼与妻子于卧龙山在武三思追杀下含泪离别,独自一人逃至泗水关,投奔本家哥哥薛义。薛义以前在贩卖私盐中被官府缉拿关在长安狱中,后被薛刚救出并安排他到泗水关任总兵,这次他逃过“满门抄斩”一劫,是因为薛义高价贿赂了太师张天左,将名册作了改动,不在薛刚家族之列。话说薛刚到了泗水关城外,递上帖子,中军将帖子传给薛义后,薛义暗想:薛刚已被皇上下旨缉拿,我这时若藏他,岂不受拖累。便与夫人杨氏商量:“薛刚已到我们这里逃难来了,如果我们趁此机会把他抓起来解往长安,还可以官升三级,你我今后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捉住了他真是一两骨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呀”。杨氏大怒说:“亏你想得出来,弟弟把你从狱中救出来,又安排你任总兵,你不思图报,如今恩人有难,你还想落井下石,会遭天谴的”。薛义见杨氏这样说,知道明的不成,便假意说:“我哪有抓他的想法呀,是试一试你,是不是见财起意之人”。杨氏夫人这才转怒为喜。薛义说罢便去接薛刚,叫杨氏安排宴席为薛刚接风。到了晚上,总兵府内一派热闹景象,只见一排排蜡烛在微风中摇曳,宽大的客厅中央摆放着很少用的油光晶亮的八仙桌,与气氛不相称的是偌大的八仙桌仅仅坐了三人。薛刚坐在首席,左为薛义,右为杨氏。三人坐定后,杨氏便吩咐上菜。先是上的四大(四个用大瓷碗盛的凉菜有牛舌、猪舌、鸭舌、鸡舌)、六小(六个小碗盛的蒸菜有大酥、小酥、条子、红炖、圆子、蹄脚)、八宾盘(即八个炒菜),最后上的是一个大陶盆装的热气腾腾的蒸盆。席间,薛义亲自把壶,弟兄二人频频碰盏,好不亲热。当蒸盆上来后,杨氏站起来给薛刚拣菜,口中念念有词:“恩人明天满十八岁,我特地吩咐厨房做了这一道用十八种山中的好菜合在一起的汽水蒸盆,一是祝君有财不外流,有才不外露;二是愿你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受别人欺负;三是你在落难之时,有十八罗汉保佑你……”。薛刚本是性情直爽之人,加上哥哥热情劝酒,嫂嫂又是情真意切,言辞中充满关怀,便把一切烦恼置之脑后,尽情享受着美酒佳肴。殊不知薛义暗起贼心,早就准备了一把九转阴阳壶,就是一把壶内有阴阳之分,阴为“迷魂汤酒”,阳为白开水,他给薛刚斟的是阴壶,自己喝的阳壶。薛刚本是疲惫之躯,也无戒备之意,刚把杨氏拣的菜吃完,便一头扎在了八仙桌上。阴险而又忘恩负义的薛义知薛刚已被毒倒,吩咐家丁将薛刚捆绑起来要将他押往长安领赏,杨氏亲眼见此,便来阻挡,被薛义当场一脚踢死。后来山区的妇女为了纪念大仁大义的杨氏夫人,都仿效她做的蒸盆来招待尊贵的客人,并且世世代代传诵着着她的美德。

竹溪民谚曰:“蒸盆好吃,菜难做。”竹溪蒸盆的特色,首要的是包容丰富的食材,有颇多讲究。其主料辅料及配料,多达20余种。做好蒸盆的诀窍,是掌握好加料及加工的时机、火候。同样的食材,加料顺序及加工火候不同,味道迥异。一般说来,先装猪蹄、鸡肉、竹笋干、香菇、沙参、大葱、姜块、干红椒、花椒、鸡油、精盐,然后上笼大火蒸90 分钟左右。接着,再加土豆、红萝卜、黄瓜、鸡蛋盒子,以文火蒸30分钟。最后,加青菜叶、蒜苗,焖5分钟后,大功告成。如此工艺,人称“分批装料,两蒸一闷”。  作为竹溪菜诸种烹法的成果之一,蒸菜在竹溪也是品类繁多、脍炙人口的,如蒸大酥、蒸小酥、蒸红肉条子、蒸豆腐圆子等,俗称竹溪蒸碗,那是红白喜事中需大厨来做的大菜。而竹溪蒸盆的最大特点,是蒸出来的一道汤,或是以汤的形式呈现的一道大菜。所以,上品的竹溪蒸盆,一定要汤清、味醇、色鲜,颇能代表竹溪菜讲究色香味融合的风格。

  单品那蒸盆之“色”吧:外围的鸡蛋盒子,犹如一个个金黄的花瓣;中间翠绿的菠菜等,似绿色的花心;挑开菠菜,下有红的胡萝卜块和黄的土豆块。再加上棕色的香菇、红艳的腊肉,组合起来,就不仅是一道菜了,宛如主人精心创作的一幅色彩缤纷的画。尚没入口,这“美色”已让人陶醉。

 

徐淑珍(2015-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