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庄温小保的小烧饼
温家小烧饼选上等精制面粉为原料,和面精细,用特种手法发酵,制作时添加小磨香油、丁香、良姜之类的调料,做成椭圆形,大如拇指的个儿,五十个为一摞,贴入特制的烘炉壁上烘烤而成。烘炉成半瓮型,分上下两层,下有炉条,用木炭火烘烤。点火后,炉口加盖,以调整火势,控制炉温。民间有高人。栾城区马家庄,曾有一位叫温小保的人,打烧饼一绝。绝在哪儿?那烧饼只有拇指的指甲盖儿大小,椭圆形,五十个一摞,贴到特制的烘炉炉壁上烤成。那烘炉,根据现有资料(因此种食物失传太早,已找不到见证人进行实地采访),猜测和做缸炉烧饼的缸炉差不多。做小烧饼,技术关键有四:一是面粉发酵程度的掌握。温家选用上等面粉,和面精细,用特殊手法发酵,以小磨香油、丁香、良姜等做调料。二是火候的掌握。三是将小烧饼贴上炉壁的技术,不是行家,贴的时候会掉下来。四是配料方子。这四项是温家的祖传,对外保密。
过去,在栾城做买卖的客商,每当回家探亲时,都要买几摞马家庄的小烧饼带回去,让家人尝尝。1901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回北京时,路过栾城,吃到温家小烧饼,大加赞赏。因此,栾城小烧饼一度与藁城宫面齐名。可惜1949年以后,因木炭来源断绝而停业。后来温小保过世,此技术失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