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特产,全国五大优质米之一。产地湖北 孝昌。太子米很早就是朝廷贡米,后来,则成为达官贵人高级筵席上的主食。解放后,曾多次列为广交会展销商品,深受客商的欢迎。经有关部门检验,太子米是一种营养丰富,不可多得的优质米,它颗粒椭圆,晶莹整齐,胶质粒强,饱满沉淀,出饭率高,成饭后清湛油洁,清香扑鼻。
地编辑太子米产于孝感市邹岗区牛迹山附近,相传很早以前有位仙人看中了这块紫云缭绕、土地肥沃的宝地,定居了下来,用金牛、金耙耕耘播种。至今山石上还留有四个牛蹄印,当地百姓遂称此山为牛迹山。当然,这纯属民间传说,但是,牛迹山附近土壤成份独特,是太子米生产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太子米移入外地就会变异,属于典型的"生态型"品种。《经济日报》专题介绍太子米后,孝感市良种站曾收到外地订购太子米谷种的大宗汇款,都只好耐心解释,把款退回。
牛迹山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邹岗镇,牛迹山边盛产一种米,这种米粒粒饱满晶莹闪灼、如同颗颗珍珠;煮出来的饭更是香味浓郁、糍软甜津,人们无不喜爱,这种米名叫“太子米”。何为“太子米”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历史典故编辑相传唐明皇登基后,想吃一种味道好、吃了又长生不老的米。太监就奉上天津的小站米,
并且向皇上讨好说:
小站米、天下稀,
颗颗粒粒般般齐,
万岁如若不相信,
吃了一碗还想吃!
唐明皇吃了一碗就不想吃。这一下把太监们吓坏了。连忙跪在地上磕头说:“奴才们打听到湖南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米,它是红色的,皇上吃了一定洪福齐天。于是又编了一首歌谣向唐明皇唱道:
红毛粘两头尖,
一人吃两人添,
红毛粘红又尖,
圣上吃了寿齐天!
唐明皇吃了一碗不仅摇头,还指着主管太监骂到:“你这个奴才接连欺骗了我两次,限你三天之内弄到我一餐能吃三碗的米,否则打断你的狗腿,砍掉你的脑袋!”这一骂,把个太监总管吓得战战兢兢。为了保全性命,所有太监就到长安城内外到处打听哪里有比小站、红毛粘还要好的米。太监们象无头苍蝇到处乱撞,那总管太监忽然在鼓楼前看到一个疯道人披头散发地敲着木鱼反复唱到:
牛迹山,牛迹米,天下无有比。
红毛粘,小站米,见了把头低。
牛迹山,在哪里,我不告诉你。
总管太监一听,觉得很蹊跷。这疯道人莫非是假装的,他怎么知道我在打听天下的好米呢?便上前问到:“你这老道,既然口口声声说牛迹米好,又怎么不告诉牛迹山在哪里呢?”那疯道人不慌不忙的说:“看来你想尝尝这牛迹米,如果你是真心,就得先答应我一个条件。”
“如果这米不好,我愿坐穿牢底;如果它比天下米都好,你就替我在这山上修几幢九丈九尺九寸高的九真玄女宫。”
总管太监一听,便说:“这有何难。你说它在哪里吧!"
那道人说:“我知道你是皇宫里的总管太监,皇上限你三天之期,我说了,你就是骑千里乌龙驹也会误了时辰,你的性命就难保。你回去启奏皇上,叫他的九太子随贫道一同去,保证皇上明天就能吃到这牛迹米”。
当天,那九太子九随着道人腾云驾雾到了牛迹山。他命太监坐在一个小山冈上等候,自去取米。第二天,唐明皇吃饭时不等山珍海味上桌,就连扒了三大碗,还连声称赞:“好米、好米,真是天下无有比!”
自那以后,牛迹山旁的那个小山岗就叫太子岗。牛迹米就叫太子米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