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湖是明代状元、著名学者、文学家杨升庵故居,其南面和西面有高大雄伟、蜿蜓曲折的古城墙护卫,这段古城墙历经千年沧桑风雨保存至今,为桂湖重要组成部分和成都平原历史奇观。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墙是中国古代一种防御性质的大型建筑,历史悠久,功能独特,形式稳定。对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产生重大影响。
明朝建立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明太祖朱元璋下令,“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全国因此大建城墙。明代正德六年(1512),杨升庵在北京殿试第一考中状元,为四川明代唯一的状元,明蜀王及四川总督等赠送银两恭贺,亲友们建议在其家乡新都修一座华丽的状元牌坊。杨升庵祖父杨春、首辅大学士父亲杨廷和,表示要用贺银修筑县城城墙,以预防灾祸保护桑梓父老乡亲。正德新都县令张宽等,派人烧制墙砖修筑城墙,在城外挖护城河。城墙高一丈八尺,周长九里多。四面设有城门,东为“瞻云门”,南为“响明门”,西为“挹锦门”,北为“辉光门”,同时增修月城一座。因杨升庵为当朝新科状元,特修成双层条石的城垛,所以新都城墙垛与其它不一样。杨升庵还在这里与进士胡孝思赏桂游湖,写下名诗《桂湖曲》;“君来桂湖上,湖水生清风。清风如君怀,洒然秋期同。”
清代乾隆三十年,新都知县曹琨整治城垣,修整城楼,兴修水利使城外千余亩旱地变成良田。嘉庆十六年知县宫鉴桂重修城楼,同时在上面施桂匾额,东门为“锦城保障”,南门为“瑞霭龙门”,西门为“文献名都”,北门为“祥凝宝藏”。第二年,新任知县杨道南重修桂湖及城墙,寻找升庵遗迹,撰书《重修桂湖记》并刻碑记事。道光十九年,知县张奉书实政礼教,派人到杭州西湖学习园林,大规模重修桂湖建升庵祠,对城墙加以维修,并石刻《桂湖图》,碑现存升庵祠。清代名人曾国藩专门登临古城墙观赏,并题诗云:“遂别华阳国,归程始此赊。翻然名境访,来及夕阳斜。”近现代,古城墙进行了多次维修。
新都古城墙在历史上曾起到维护治安、保护百姓的作用,被老百姓视为新都的象征,被新都人民世代铭记和保存至今。古城墙上的一块块墙砖,犹如记录历史的一本本古籍。
新都古城墙树木掩映,古树参天,景色秀美。城墙上花木分为三段,东段从南门桥畔至问津楼,以古树名木为主。中段从香世界至岳军林,有杨升庵等栽培的桂花树金桂、银桂和丹桂等。西段从观稼台至风桂亭,有香樟、楠木、银杏等珍贵树木,四季常绿,郁郁葱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