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阳春八甲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阳春市三大旅游风景区之一,几次想出游,种种原因,均未成行。眼看国庆长假将过,几家人商量,抓紧时间,到八甲一游。要坐汽车或火车,恐车票回程难买,于是决定自驾车出游。3号上午近8:30,我们从佛山驾车出发,国庆假期虽然已经过半,但是高速公路依然车流滚滚,出游与归程的车很多,实在要小心驾驶。途中我们在梁金山公路站休息后上路,竟然错过了出口,没法,只好是到下一出口—阳西织簧转塘口镇,并在塘口镇吃午饭。塘口到八甲要经过三甲,有好几个路段在修路,影响行车速度,因此到了下午三点多,我们才抵达八甲镇。比预定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一行几家人,有小孩子,自然是先找酒店住宿,因“海高斯”台风的关系,来八甲的游客较少,酒店自然容易找,我们住进八甲最新最好的酒店“富泰大酒店”,房费也不太贵,100元的双人房。稍休息,我们就开始了行程。
要到八甲大山,时间与安全都不允许,因此,我们决定,先在八甲墟镇附近游走。首先是到离八甲墟镇不过一箭之地的“松园楼”参观。这座掩映在村庄树木葱茏中也称作“船铺楼”的古楼堡,是清乾隆四年即1740年,吴氏十世孙吴尚澄辟建,据说建楼用工十分精细,所用的大青砖,每天限制三块,以保质量。经过精工细琢,建成一座高20米,长、宽各为21米,占地2640平方米的古色古香的方形碉楼,另有连体附楼,四周突出形成走廊;楼四面墙壁雕绘花鸟及山水,五彩纷呈,栩栩如生;楼壁枪眼遍布,防匪盗。船铺楼建成之初,开旅馆茶铺,广迎水、陆路的过客,施茶粥,广结缘,远近闻名。“松园楼”则为粤西的清代状元林召堂挥笔所题,这是源于吴氏十二世孙吴昭念与状元林召堂的一段传奇友谊,那是史话,无须细说。
走进一片灌木、杂草、野芋丛生的荒园,来到“松园楼”,这座青砖古楼巍然独立,在附近村民新建的楼房反衬下,愈显现其沧桑的历史。楼顶是榕树板根、蔓草婆娑,秋风刷过,一阵萧萧声响,凄凉里似乎诉述着古老的故事。二百多年过去了,古楼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已变得瓦木崩塌,四壁残缺,唯林召堂所题“松园楼”三字依稀可辨。在落日的余辉下,睹楼思幽,感世事沧桑。
离开古楼,我们驱车到位于八甲墟南侧一公里处的九折河边看温泉。八甲镇九折河,是八甲大山多条溪流瀑布的水所汇,目前正是丰水期,景色很不错。河边的河滩和稻田里,有泉眼十多处,勤劳的八甲人,田间劳作后,正在这里洗澡泡温泉,老翁、孩童,还有一家大小的,在这里尽情享受。能边享受温泉边在田园里领略大自然风光,八甲人真是幸福,得天厚爱。
据说八甲温泉流量36立方/小时,水温72℃。表面水温72摄氏度。适于疗浴,明,清两代的县志以“温泉长夏”列为阳春八景之一。在九折河桥边的河岸上有一高温温泉,泉眼上以一塔样建筑封好,留水管做出水口,附近村民多有到此挑水用的。在出水口下有一个坑,是附近村民杀鸡鸭猫狗的地方,没有人清理,杂毛一地,异味熏人,实在是大煞风景。
看罢温泉,我们趁天未黑,急忙驱车往前走,要赶往村边八甲山下,看那中国特产有1500年树龄的猪血木树。猪血木是山茶科猪血木属的濒危树种,特产于我国广西平南、巴马和广东阳春等地,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顾名思义,猪血木因其材质殷红如猪血而得名。该物种是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于1963年发现的中国特有单型属植物,是山茶科中最高大的乔木树种,高可达25米,胸径达163厘米,叶互生,是珍稀树种之一,经广州中山大学的教授考察认定,此树种在全国丰留数量极少,现在地球上仅存5棵,阳春八甲鹅凰嶂有4棵。
千年的猪血木树,矗立在一片番薯地中石头围起的平台上,树周围用石柱围住,可见以前是曾有拦网的,树旁有一块阳春市人民政府立的说明牌,但是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何人所为,刮花了。而这棵千年的猪血木树,是空心树,一边曾用石头填塞,但是现在已经塌下来,真担心,保护措施的不力,这棵濒危树种什么时候将消失掉。我们仔细看这棵珍贵的千年的猪血木,树上有花蕾,开着串串黄白色的小花。据介绍,猪血木的始花期为9月下旬至10月初,盛花期10-11月;多数幼果均在11-12(-1)月陆续脱落,虽然成熟种子的幼胚发育尚属正常,但成熟的果实很少。我们在母树周围,并未发现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真希望我们的植物保护工作者,能有所作为,繁殖出新的一批猪血木,不让它在地球灭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