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湛江人民世代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和引以为傲的自然财富。近几年监测结果显示,湛江近海和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状态,近岸海洋环境总体符合较清洁海域水质标准,保持了海洋生物种类多样性,据调查,湛江市沿岸海域共记录生物种类多达2000多种,并拥有全省乃至全国保存最完好的红树林、珊瑚礁和海底草场三大海洋生态系统。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既是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也是党委政府必须担当的责任。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湛江全市上下坚持“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确保湛江五年崛起时,依然是蓝天碧水白云。
在产业的布局和建设上: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科学划定主体功能区,在集约建设东海岛、奋勇经济区及各县(市、区)工业园的同时,绝大多数地方要实行有效的生态保护;坚持经济发展环保优先,科学选择主导产业,对引进项目设置严格的环保门槛,环评不合格的项目,不论产值多高、税收多大,一概不要;坚持践行循环经济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特别要充分利用钢铁、石化两大项目“隔墙”建设优势,把东海岛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最大限度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在海洋环境的保护上:制定我市海洋环境保护和保护区建设规划,加强海洋污染防治、岸线利用、生态修复和环境监测工作。将海洋环境保护纳入沿海各级政府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范围,建立海洋、环保、海事、渔业、军队等协调合作的区域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模式和协调机制;加强海洋环境执法管理,严肃查处违法用海、违法排污、违法建设的行为,先后对非法抽沙、非法排污等进行专项整治,特别是去年投入近3亿元开展湛江湾清障行动,实现了还海于民、还景于民、还岸于民;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生物产卵场、洄游场、索饵场、重点滨海湿地以及特殊生态保护区环境的保护,修复近海重要生态功能区;对海岸线资源实行分区段保护与管理,科学合理利用岸线资源,深水岸线优先保证重要港口建设需要,促进海岸带资源利用、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建立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监视体系,强化地市级监测能力建设,大力推动和支持县级监测机构建设,逐步建立海洋灾害预警机制,实施海洋环境全方位监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