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民俗之游神赛会

家乡区县: 广东省普宁市

       游神赛会是广东潮汕一项隆重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一般在农历正月、二月进行。此段时期,城镇商店刚好送走旧岁,喜逢新春开业;在农村,则是秋收冬种与春耕之间的间隙,属农闲季节。此中又夹有元宵节,有些地方把游神与游花灯融为一体,更为热闹壮观。 游神潮汕俗称“营老爷”(即抬着神像巡游夸胜),它遍及县城、埠镇至每个乡村,只是规模大小、时日长短、形式不同而已。
旧时,潮州“营老爷”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隆重和最出名的是潮州府城“营安济圣王”。相传安济圣王是三国时王伉的神像。王伉是蜀汉人,曾随诸葛亮征滇,后任云南永昌郡的太守,在位时关心民瘼,廉明治政,保土卫边,逝于任上,当地人为之立祠祀奉。清初有一在云南任官职的姓谢潮人,遭受陷害,王伉显圣救他,谢氏感其恩,塑王伉神像带回,在潮州城南堤畔建造神庙供奉。安济圣王食一方香火,保一方百姓,颇显灵异。据传曾一次汛期到来,韩江暴涨,洪水滔滔,南堤告急,在其庙前有一群青蛇麋集,韩水平缓退潮,堤防转危为安。城里耆老认为此乃安济王显圣,化身退水,保境安民。于是扩建庙宇,重塑更大神身,隆重祭拜。安济圣王神游日期为正月24、25、26三天,第一天晚上称为“头夜灯”,全城七社的大屏灯、杂灯、活景灯,在喧天的大锣鼓和了亮的丝竹管弦乐声的伴随下,浩浩荡荡地从各方开赴城南青龙庙参拜安济王神。花灯参拜神像后,按规定路线分头游行。第二天晚上即“二夜灯”,花灯先在北门集中后,接新的路线游行。第二晚亥时交子时时,算是进入第三天的“正日”,夜11时多青龙庙响了“起马”炮,神轿起驾。队伍的最前面是一面标明神游路线的引路牌,两旁是两面马头锣,随后是一班潮州大锣鼓,即“头班锣鼓”,跟着是握着斧、钺、刀、戟、矛、剑、叉、槌等器物开道的仪仗队,然后是香炉队和几对大红灯笼,至此才出现了每轿由 8人或16人抬着的安济圣王与大夫人、二夫人的三驾神轿,断后的是12班潮州大锣鼓。南门青龙庙附近的居民半夜就起来迎神,大放鞭炮。由于街巷随游和焚香祷拜的人十分拥挤,游神队伍行进缓慢,直至黎明神轿才进入城内。神轿人城之后,经过28个小时的巡游。至第四天黎明游遍全城之后回銮。潮城游神除了安济王之外,还有“关帝圣君”的一天游神,“玄天上帝”的两天游神。

    抬神像

抬这些神像的人很多地方都是有讲究的,都是那些在过去一年里新婚或添丁的男子充当,如果这些人有在外地没有回来的,也会叫其好友亲戚代为抬一下。因为抬神像对于潮汕地区的人都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在抬的时候衣着方面也是有讲究的,要穿红衣红裤代表吉祥并加上绑脚,毕竟抬着神像也不是什么轻松的事,加上绑脚能节省脚力,朋友多的还会有朋友一直陪在身边以便随时可替换一下。
    执镖旗

除了抬神像的人,还有一些称之为执镖旗的人,这些一般都是选村中长相清秀好看的儿童少年充当,一般都是不超过十五岁。这些执镖旗的人在游神赛会上,会经过精心的打扮,大多数会跟戏子一样穿上古袍,扮成武将或文士,也有一样扮成绅士,也有女的穿上旗袍。总之游神的时候都是打扮得花枝招展,所执的镖旗一般都是绣上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美好愿望的语句,在这其中会有一个走在这些人最前面的称为头镖,由此次捐资最多的执镖手充当,一般都是跟在抬神像的人后面。
    锣鼓队

在队伍中还会有锣鼓队,一般由一面大鼓做为总指挥,其它的乐器有笛、二胡、锣、钹等,最主要的鼓一般由村中比较老的有经验的老大爷反敲,其他的在近年来逐渐从村中有天分的少年中挑选,在距离游神赛会两三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训练,直到游神开始正式演奏。
     游灯

游神赛会也有一部,即为游灯,一个村子的人都可以参加,一般每户人家最少会有一人,每人手执一个灯笼随着白天走过的路线夜游一番。在拿灯的人当中有一个最为特殊,即为头灯,跟头镖一样,也是由村中捐资最多的人所拿,为一双灯笼高灯,所有参加游灯的人都在后面跟随。
游神赛会期间,村子里会请来潮剧剧团连开几天潮剧大戏,还会有露天电影的出现。此时其他邻近的小贩和本村的小贩也会趁机摆摊,整个场面热闹无比,远超春节。

黄若松(2015-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