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直箫乐简介

家乡区县: 贵州省盘县


  苗族直箫乐主要流传于盘县马场乡,根据形体大小分为“小箫筒”和“大筒箫”,两者为伴生乐器,有公、母概念,也称“夫妻箫”, 可独奏,亦可合奏。并且,大筒箫以用脚趾和手指协作拨音的独特演奏方式引人注目。苗族直箫乐的旋律可归纳为:吟诵性(叙性述)曲调:如《婆婆虐待媳妇》、《孤儿》等代表性曲目中的叙述片段,这类乐曲的原型,多从民歌移植过来,其线条多为级进,平稳而贴近语言,朴实无华。其根据语言声调而产生的典型乐句中“3”音的反复出现很有特色,它赋予旋律暗淡而忧伤的色彩。抒情性曲调:如《小飞调》、《夜曲》等曲调主要在于内心情感的抒发,乐曲情感细腻,旋律秀丽优美。舞蹈性曲调:如《跳花场》、《采花》、《女择男》、《男拐女》等,这类曲子音调高亢,音域宽广,多富于舞蹈性,欢快、明亮而热烈。

2009年《苗族直箫乐》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直箫乐主要流传于盘县马场乡,根据形体大小分为“小箫筒”和“大筒箫”,两者为伴生乐器,有公、母概念,也称“夫妻箫”, 可独奏,亦可合奏。并且,大筒箫以用脚趾和手指协作拨音的独特演奏方式引人注目。苗族直箫乐的旋律可归纳为:吟诵性(叙性述)曲调:如《婆婆虐待媳妇》、《孤儿》等代表性曲目中的叙述片段,这类乐曲的原型,多从民歌移植过来,其线条多为级进,平稳而贴近语言,朴实无华。其根据语言声调而产生的典型乐句中“3”音的反复出现很有特色,它赋予旋律暗淡而忧伤的色彩。抒情性曲调:如《小飞调》、《夜曲》等曲调主要在于内心情感的抒发,乐曲情感细腻,旋律秀丽优美。舞蹈性曲调:如《跳花场》、《采花》、《女择男》、《男拐女》等,这类曲子音调高亢,音域宽广,多富于舞蹈性,欢快、明亮而热烈。

2009年《苗族直箫乐》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sunflower(2015-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