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家桥
陇家桥,位于盘县新民乡的东北角,原雨那乡五嘎村境内。桥北属普安县,桥南属盘县。一桥飞架南北,横跨悬崖之上,将两县人民紧紧相连。此桥是雨那至青山的必经之路,桥两头是青石铺砌的石阶路,上至云南的“款待桥”,下达古城兴仁,是古代驮队商贩的经商之路。时过境迁,山洪冲刷,人为改道,此路依稀可辨。桥路皆系雨那烂木桥陇姓祖上陇腾云先生出资所建。陇家桥建于清道光20年,即1840年,原名双河桥(桥南头的石岩上有文字记载)。迄今已历170余年,桥高50余米,桥长30余米,宽约6米。是一座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的单拱石桥。设计者独具匠心,南头从悬崖的半岩上起墩,北头从河底砌护坡石,再从半岩上起墩。整个桥身皆系精雕细凿的青石构建,桥面是长宽米余的正方形平石铺砌,桥栏是重逾千金的五面石镶嵌。从河底仰望,桥如长虹卧涧,初月出云,雄伟壮观之至 。两头与悬崖相连,年长日久,桥与岩被岩浆水凝结融为一体了。虽历百余年,风雨侵蚀,仍丝毫未损,雄姿依旧。站在桥上俯视河底,头晕目眩,如浮半空。脚下河水奔腾,头顶白云飘荡。四周群山罗列,高耸入云。沿河两岸,林木葱茏、绿草如茵、花香鸟语、蜂飞蝶舞。
春夏秋三季,河边游人络绎不绝,洗衣村姑动人的歌声,游泳健儿的戏水声,田地里农民耕作的吆喝声,山坡上牧童的木叶声,加上游人的欢笑声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了一支动人的交响曲,悠扬悦耳飘荡河谷,激动人心。五嘎冲的村民又热情好客,不论你去到谁家,浓烈的大碗酒,喷香的新庄茶,马上递到你的手中。只要客人愿意,主人还会敬你几拳:“哥俩好、事如意、高官做,十全美……”。拳声有意,情暖心窝。如果你遇到上年纪的老人,他还会请你进屋就坐,裹着旱烟向你摆古……
话说一百多年前,沿河一带住着陇黄陈三大富翁,三家各有千秋。陇家的银子,黄家的儿子,陈家的谷子。一日,陇家请黄家做客,席间桌凳不稳,下人就用银子支垫桌脚。黄家认为陇家向他摆阔,心中不乐。过了几日,黄家回席请陇家,席间四个儿子抬桌子,四个儿子抬凳子,热处换凉处,凉处换热处。有意显摆儿子多,人丁兴旺。并向陇先生说:“我家的是活宝,比你家的死宝方便多了。”一向乐善好施的陇先生闷闷不乐回到家中,左思右想,你黄家说我钱多无益,我偏偏就做点有益的事给你看。于是就遍寻名师巧匠,建桥铺路。由于工程巨大,单辣椒面就吃了数石,米汤成河,还用糯米熬粥灌浆。足见工程之巨,所耗人力、物力、财力不可估量。陇先生这一造福后人,方便客商的伟大壮举,不但名扬两省,世人皆知,还感动了黄家。于是黄家也在距陇家桥里许的河面上建了一座三拱的石桥——“黄家桥”。虽没陇家桥壮观,但也牢实坚固,至今仍在。两家的建桥史成了后人茶余饭后的佳话。
陇家桥上游不到里许的左边悬崖上有一个神奇秀美的洞叫“龙洞”。离洞口数十米的岩脚下有一深潭,系洞中流水飞流而下冲击而成。潭水清澈见底,凉气袭人,水沫飞溅,白雾缠绕。在阳光的折射下,倒映出五彩缤纷的幻影。潭边石块光滑如镜,四周灌木丛生,一年四季野花芬芳,蓬间小鸟啁啾,鸣声悦耳。站在潭边抬头仰望,流水晶莹剔透,尤如珍珠般散落下来。此时你会联想到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顺着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向上攀爬,在悬崖的半腰上有一条宽约尺余的小道直通洞口。此道的入口处有一道石砌的月弓门,是当年人们躲避兵匪时所筑。进入月弓门,人们只能面壁而行,伸手抓住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藤蔓,一步一步缓缓的挪动,一进洞里,眼前豁然开朗,别有洞天。马上进入你眼帘的是波光闪闪的潭水,水中一条被潭水冲刷而成的石龙,蜿蜒曲折盘旋于水底,水动亦动,栩栩如生,似有呼之即出之势。再看潭边四周,钟乳直立,形状各异。还有千奇百怪的石虎、石狮、石像、石马、生动逼真;石笋、石塔、琳琅满目。洞顶上钟乳下垂,洞口藤蔓纷披。有如龙牙龙须,活灵活现。洞壁上燕巢千余,乳燕呢喃,老燕翻飞。似有乐不可支之态。 游人至此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听当地人说,像外洞这样的深潭有十八处,因洞深光暗,大多游人不敢进去
沿河而上,两边的悬崖上有数不清的溶洞和景点。如观音岩、出水洞、穿洞、硝洞、王家大洞、牛鼻子洞等。一直到上游的“接官天”,山形秀美奇特,高耸入云,其间小桥流水人家无数,景致一观胜过一观。加之下游正在启动的羊件古生物化石公园和上游正在筹建的落喜河省级工程水库都在沿河一带。与老厂竹海、十里大洞、大山杜鹃近在迟尺。都属南县景点区域,的确值得开发,是发展地方旅游业的有利资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