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风光——我的家乡

家乡区县: 贵州省锦屏县

九寨,是锦屏县北部地区的九个古老村寨,大部分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梁上,属北部侗族。最初时期的九寨系指今三江镇的王寨、小江和平秋镇的魁胆、平秋、石引、高坝、皮所及彦洞乡的黄门、瑶白。民国3年(1914)锦屏县城从铜鼓迁到王寨后,王寨遂从传统九寨范围脱离出来,而原本属中林验洞长官司的彦洞遂就近加入九寨行列。
从县城出发,溯着小江北岸的公路西行,但见左边的小江滩多塘少,蜿蜒跌宕,水流有声。近年来,县境内三大河流因修建水电站而成江湖塘,在此河段尚能看到河流的真实面貌。行约五六公里,来到一处电站,只见河对面一派悬崖峭壁,树木不长,一条如蛇一样的路在壁间小心穿行。这里曾是异常险峻的要道,九寨到王寨赶场挑担的人常在此处遇鬼而坠落下面的深潭。为镇鬼邪,有人遂在壁上镌刻斗大的“阿弥陀佛”,字今尚在。据说潭边有一洞口可通十里外的清水江。清水江涨洪水,此潭水即变黄,有好奇者曾将鸭子驱入洞中,几天后在清江河边钻出。

皇封坡头再往上,行数公里便来到魁胆水库,从小公路进去两公里便是魁胆村。这里地处山间盆坝,东和南面有高山作靠,北面有突兀而立的小山如狮象护守,一条小溪自南而北穿过村寨从两山间流出。寨头和寨脚均有水流落差而形成的多级瀑布,春夏水发,水石相搏,声若闷雷,颇为壮观。村寨四个出口均蓄有古风水林木,高大参天。魁胆是传统九寨的第三寨。过去,这里盛行六月尝新节跳芦笙和白天玩山恋爱习俗。每逢尝新节,家家备酒菜,邀亲约友前来畅饮。男女青年着盛装(女子身着银饰)到村边周家坡上跳芦笙舞。现有女孩子的人家都保留有一整套银饰。逢重大喜庆要唱大歌,魁胆大歌内容高深,形式庄严典雅,在北部侗族地区最为著名。近年,村民集资在村脚锁口处重建了一座风雨桥,成为九寨北侗地区的一处胜迹。这里的糊米油茶特别香,是待客的佳品。一家煮油茶,半边寨子闻到香味。

在1960~1980年代,魁胆曾是贵州省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1963年,村民王佑求率领22人在拉西坡创办了贵州省第一个大队集体林场。是年,全村共整土造林867亩,抚育幼林1770亩,售交国家木材847立方米,在幼林间种杂粮收获2万多公斤,被评为贵州省林业生产模范单位。1965年,贵州省省长李立亲自到魁胆蹲点总结造林经验,省话剧团演员还深入到魁胆体验生活一个多月。1965年12月12日《贵州日报》头版头条以《高原林海红旗飘》为题详细报道魁胆造林事迹,并配发社论号召向魁胆学习。中共锦屏县委号召全县“学、赶、超魁胆”。场长王佑求和老林农王田乐、王光谋、王必选、龙延厚、王时标、王时焕、王清福、王先朵、王清禄被称为“十大杉木王”。是年“国庆”,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必柱应邀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城楼观礼。1979年,王佑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赴北京出席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受华国锋、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接见。
魁胆寨西行约两公里的便大寨,公路边小山垴上立有一座六角亭子,这即是人们里为纪念王佑求而修建的杉王亭。亭里有石碑,详细记述王佑求的先进事迹。
      十二盘往前走约两公里,便是平秋村了。平秋坐落高山顶上,矮丘起伏,地势开阔,几条狭长田坝相互连接,房舍散布在田坝周边。平秋是九寨的核心寨,平秋,侗语称“oc siuc”。传说过去九寨盛行吃牯脏,每年轮流一寨当东,邀请九寨范围内各大小村寨头人聚会。吃牯脏之前,作东村寨得以牛腿肉作信帖派人送到各个大寨邀约。然有一年,从上面送下来的牛腿到平秋大坪后,则分销完毕,只有将芦笙作信物传下来。故魁胆以下三寨过去不吃牯脏,只跳芦笙舞;另一传说是村东有一片烂泥田,以前为一水塘,深不可测,中有犀牛,常出来寻牛打斗。有一次将上面护送下来的牛王斗引入塘中消失。侗语称“消失”为“siuc”,与“秋”同音,此地遂称为平秋。
吃牯脏是平秋等上九寨一年最中最盛大的节日,一般是在秋的重阳节前后举行。届时,千客毕会,满寨一派沸腾,勿论主客,皆着盛装,尤其女孩子,无不银光闪烁,动步铮铮。斗牛是吃牯脏活动的主要内容,斗牛活动持续三天,参加打斗的水牯数以百计。最后,凡参加打斗的水牯牛均予宰杀,以其心脏敬天答地,祭祀祖先。因要宰杀大批耕牛,民国以后,吃牯脏活动被政府禁止。
平秋盛行有“安瓦”活动。“安瓦”是牯脏节的简化,主要活动是娱乐性斗牛。届时也是群客齐集,百牛争霸,一派欢腾。近年来,“安瓦”节活动举办日益隆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已成为北部侗族地区观光旅游的精品景点。此外,平秋在清代中期曾建有一座玉泉寺,传说是杭州玉泉寺的分支,很是灵验。平秋的子寨富库从民国至今一直生产神香,是该村的支柱产业,畅销周边数县。
平秋村西行约五里,是九寨第五寨石引村。石引是一个有三百多户人家的寨子,近年来,外出打工的人们纷纷建起砖瓦房,颇有点城镇味道。石引的侗布和生漆最是有名,畅销远近,供不应求。
石引现仍较好地保存有九寨地区古老婚恋习俗。男女青年通过行歌坐月等形式自由恋爱,婚礼需经问话、过篮子、过财礼、卡舅公、唱花歌、迎亲等程序和仪式。唱“花歌”是石引的最大民俗特色。婚前,女子要邀请自己的“花园”男友到家中来唱“花歌”,告诉对方“我即将成为别人的新娘”,形式极为庄重。届时,男友组歌队到女方,女方歌队则在村头、楼下、大门口重重设卡,需男队以歌叩开。进屋、让座、敬茶敬酒无不以歌代语,以歌行礼。花歌之内容有嫁娶的来历和规矩,有对新婚夫妇的赞美和祝福,有抒发自己不能得到心上人的惆怅,常常唱几天几夜。石引在清朝后期出了一个武将陆开德,追随文斗朱洪章在南京等地镇压太平天国,因功获副将职衔。
石引至今仍盛行七月半“跳桃园”习俗。农历七月初十至十四,男女青年晚上三五结群聚集“跳桃园”。“跳桃园”主要是到“阴间”去与那里的歌手赛歌。届时,先是以一种特定的形式请“仙姑”附身,“得师”后,坐在凳子上的跳者便双脚弹跳“上路”。一路上,歌声不断,不时说出沿途见闻。即便平时不谙唱歌者,此时也无不歌声朗朗,谈笑风生。四旁听者也可互动,以歌对答,整个村寨歌声此伏彼起,至鸡鸣方休。然跳者所唱的歌多深奥,听者多难领会和对答。
石引向西走四五公里,便是九寨的第六寨黄门村。黄门地域宽广,南面临靠清水江。在临靠三板溪水库的归老溪一带,至今尚存有一片原始残次阔叶林,生活着几群猕猴,是等待旅游开发的处女地。村的北面是一片梯田,大小长短不一的田块绵延数里。春插之际,从上边望去,如一条翻身亮肚的巨大鲤鱼,波光闪耀;秋收将临,则象是一条满身金黄的巨龙。黄门至今仍保留有北侗地区木楼建筑的传统技艺,尤其是房架组装结束举行上梁仪式时,掌墨师脚著新布鞋,手持弯尺,口念上梁词,攀缘而上。攀至十多米高的顶部,便在无任何防护情况下在瓜柱顶端和诸横梁上大步跨行,如履平地,令下边观者胆战心惊。
     此外,彦洞人擅长铁具加工,有人能制可打子弹的手枪。这里加工的镰刀、柴刀在清代即享有盛名,供不应求,至今不衰。
彦洞往西三公里处有一座大坳,因似犁辕而称之犁辕大坳。这里地形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清咸丰、同治年间,黎平府在此设关卡,用以防守台江张秀眉苗军。官军和地方团练与苗军在此发生多次激烈战斗,战斗痕迹至今犹存。
从彦洞西北沿通村公路走四公里许便是著名的瑶白村。瑶白与九寨中的其他寨略有不同,据说它是由苗族人先来居住的。瑶白寨内外风景很好,寨头及各居住点枫、楠、樟等参天古树密布,房舍掩映其间。瑶白的六月六摆古节已是闻名全国的节日。每届此日,亲戚毕会,朋友咸集,村口扎拱门,寨内张灯结彩,迎客炮声不绝。摆古在寨中心的活动场上进行,先是身着盛装的男女青年跳着瑶白传统舞蹈,芦笙悠悠,银饰铮铮。舞罢,在场上摆上数十张四方桌连成一圈,桌上摆满茶、糖和时令水果,村内各姓氏头人环桌而坐,牛场外环插书有各姓字号的彩旗。按照进村的先后顺序,各姓头人娓娓讲述自己姓氏的来历和家族发展历史。最后举行传统斗牛和斗鸟比赛,男女青年则到寨边古树间对歌。客人进寨,不论是否与自己有亲有旧,人们竞相争夺客人,以得多为荣。近年,摆古节已成为闻名远近的旅游活动项目。
      瑶白人历来喜歌善舞,其芦笙舞、簸箕舞、竹杆舞、锄舞等颇具特色。民国初年,县城富商从湖南请来戏师教授汉戏演技,至今仍在传承,而且演成习俗。每逢年节,都要组织演唱。2005年,瑶白被列为黔东南州重点民俗文化旅游村,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开发建设。
九寨的另外两个寨子是高坝和皮所。从平秋出发,西北而行,下完两侧杉林夹护、九曲回肠般的盘山公路,来到位于圭叶溪畔的圭叶村。几十户人家散列溪岸,一派“小桥流水人家”景象。就是这个溪畔小村,2007年末到2008年初却成了全国乃至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这里的村民为了管理好村里的财务,发明了可分为五瓣的公章,人称“五合章”,网络上则称之为“史上最牛的公章”。
离开圭叶,先沿着小溪,再爬上一座大山,行约四五公里,便来到高坝村。高坝坐落山巅,四面开阳。高坝同时也是一寨分两属的寨子,下寨属锦屏县,上寨则归剑河县,而两寨民户则相互错杂,无明显界限。传说先前此一带尚未归附朝廷,有一年官府要求人们纳粮附籍,而此时两兄弟房族闹别扭,有一个跑到黎平府归附,另一个则跑到镇远府清江厅去上粮。
高坝最大的亮点即是七月二十歌会。每年农历七月二十,锦屏、剑河、天柱、三穗、黎平等周边县男女青年都要抛开繁重的农活,三五结伴汇集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赛歌大会,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以歌讲述那不知起于何时,也没有结尾的故事。相传很多年前,高坝有一肖姓女子,与一吴姓后生以歌为媒,相互恋爱,约定七月二十日为完婚之期。然七月十九日突然有兵匪进入,吴姓后生参与抗匪,被匪劫走,下落不明。肖姓女子痛不欲生,七月二十这天,独自到二人以前玩山唱歌的地方唱歌思念,凄惨悲切。寨上青年男女目睹心酸,亦纷纷拢来和她一起唱,以解其悲伤,一连唱了几天几晚。以后每年七月二十,周边男女青年都不约而同的集中来唱歌,此处遂成歌场。1980年代以前,歌场甚为热闹,是北侗青年男女尤其是歌迷们一年一度的盛典。这天,锦屏、天柱、剑河、三穗等县上万名青年男女云集,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同时,两寨还组织斗牛、球赛和演戏等活动。高坝人则忙于接待宾客,以接得客人多为荣耀,以前有的用长竹杆如围鸭子般将客人围进屋。至今,高坝歌节已被列为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

一天一心情ywz(2015-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