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夏雨来一个具有浓重神秘色差的人

家乡区县: 潮州市湘桥区

夏雨来是潮汕民间传奇人物,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但良莠夹杂,真伪难辩,于是就出现了两个夏雨来的形象:一个行侠仗义,急人所难,虽常有些滑稽恶作剧手段,却无异锦上添花,为其人平添几分可亲的色彩,往往令人会心一笑;另一个形象则和戏剧中的恶少相近,仗着官家权势,凭借一点小聪明,为恶乡里,欺老戏幼,他的恶作剧也就多了一份让人憎恶的色彩。

事实上,夏雨来本是吾乡龙湖寨人物,至今,龙湖寨还有一道巷子叫夏厝巷。关于夏雨来其人,多以为是清朝人。但又有传说他是夏懋学的侄儿,夏懋学字力庸,同为龙湖寨夏厝巷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23)进士。照这种说法,那夏雨来又成了明朝人。不过,夏雨来只是一介秀才,《潮州府志》、《海阳县志》都没有关于他的记载,在没有直接证据之前,确也不好贸然断定。潮州有句俗话,“三代无秋(须)一代胡(大胡子)”,说的就是夏家的典故。夏懋学父亲夏宏、祖父夏建中都有功名,以前潮州太平路与西马路头利源街口有“三世科甲”牌坊,就是为他们树立的。但三世之后却出了夏雨来这么一个刁钻刻薄的讼棍,用潮州话说,就是“嗝(难)剃头”,故而有此一说。

“雨来”两字在潮州话中与狐狸的俗音相近,故而夏雨来也有狐狸之称。关于夏雨来,最出名的要数“背石磨”的故事了。

事例:话说夏雨来有一个朋友有一天让家人到夏家借帽子,家人不识字,拿着主人的借条就来找夏雨来。刚好夏雨来在门前乘凉,那家人就大声呼喝:“喂!夏雨来可是住在这里?”夏雨来一听心里就有气,但他却不动声色,指了指后门,说,“你到后面去,那个坐在门口看书的就是他。”然后夏雨来就返身回屋,换了一套衣衫,拿了本书到后门。家人一见,恭恭敬敬地递上借条,说:“夏秀才,我家主人要借这个”。夏雨来装作十分乐意的样子,说:“哦,你家主人要借磨!”在潮州话里,帽与磨同音。夏雨来又写了一张回帖交给家人,然后让他把石磨背回去。结果主人一看,啼笑皆非,细问之下才知道家人得罪了夏雨来,又让他把石磨背回夏家去。夏雨来的回帖上写的就是:前门夏雨来,后门夏秀才,罚你把石磨背去背回来!

夏雨来英雄的一面,在赵曙光主演的新编潮语故事[1] 中达到巅峰。剧中的夏雨来,诙谐滑稽,任侠仗义,好打抱不平,完全是一副英雄形象。我们只要看看其主题歌就可以知道:“我是夏雨来,人称夏秀才…敢恨也敢爱,勇从智中来…… 看我夏雨来,行善除恶天下知……”。
但依我看,夏雨来的真实面目,还要数陈四文老先生所讲的“夏雨来系列故事”比较接近(但陈老先生的说书也有一个重大的错误,就是把夏雨来的家乡龙湖错说成归湖),既有他刁钻刻薄的一面,又有扶危济困的一面。像夏雨来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绝不可一语概之。他玩弄人,常常是心血来潮,当然也仗着权势,有恃无恐。他的行善,也多激于一时意气。他机智敏捷,有些小聪明,但其学识却似乎不高,所流传下来的也多是打油诗。把他和民间传说的其他奇人如徐文长、唐伯虎相比,就未免显得小气。

眠空(2015-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