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准格尔02

家乡区县: 内蒙古准格尔旗

历史准格尔02 

六  

隋唐时期,中原王朝臣服突厥,准格尔置郡设县,人口众多,成为名扬天下的边关重镇。

  隋朝时准格尔属榆林郡。开皇三年(583年),文帝置榆林关;七年(587年),置榆林县,属云州辖;二十年(600年),割云州榆林(今十二连城乡古城)、富昌(今十二连城乡天顺圪梁古城)、金河(今托克托县哈拉板申古城)3县置胜州。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改胜州为榆林郡,领榆林、富昌、金河3县2230户,郡治榆林县,因县地北近秦榆溪塞得名;筑西起榆林、东至紫河(今乌兰察布市浑河)的长城,以御突厥部。隋朝曾划夏、胜二州之间,东西至河,南北百里,安置归附的突厥启民可汗部驻牧。大业三年,炀帝北巡,在榆林县宴请突厥、契丹等部酋长3500人,榆林因此名扬天下。

  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地方建制,后节度使取代州。准格尔初属关内道胜州,开元九年(721年)起属朔方节度使胜州,乾元元年(758年)起属振武节度使胜州。胜州即隋榆林郡,隋亡,郡人郭子和以城降突厥,唐武德四年(621年)郭子和归唐,又被梁师都占据。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平定梁师都,次年在榆林郡置胜州。天宝元年(742年),改胜州为榆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榆林郡为胜州,领榆林、河滨(今十二连城天顺圪梁古城,以东临黄河得名)2县,有1187户20952人,州治榆林县。

  七

  宋元时期,经五代更替,西夏与辽、宋鼎立,到蒙古一统,游牧民族依战而治,成为准格尔的主宰。

  辖准格尔的振武节度使胜州,延续到五代末。神册元年(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破振武军,废胜州,将居民迁往黄河东,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设东胜州,在准格尔东北部领榆林、河滨2县;在准格尔中部设金肃州,2州属契丹辽国西京道辖。

  北宋王朝未能有效统治准格尔。五代时进入准格尔的藏才族王承美藩部,曾附辽在今纳日松镇二长渠筑城盘踞。宋开宝二年(969年),王承美归宋,宋赐其城名丰州,与府州(今陕西省府谷县)、麟州(今陕西省神木县杨家城)构成“河外三州”,固守大宋北边。

  准格尔南邻的夏州(治在今乌审旗统万城),是党项李氏割据的中心。北宋元宝元年(1038年),李元昊建西夏国,与辽、宋三足鼎立,逐步入主准格尔。金天会元年(1122年),女真金国曾攻下辽国东胜州;金天会四年(1126年),西夏趁金灭宋之机,占领北宋丰州,并与金国停战议和,将金国胜州划归西夏。至此,准格尔全境纳入西夏版图。

  西夏宝义二年(1227年),党项西夏被成吉思汗蒙古铁骑所灭,准格尔归属蒙元。元朝确立行省、道、路、州地方建制。至元八年(1271年),世祖忽必烈在今托克托县置东胜州,辖准格尔大部,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大同路辖;在今乌审旗河南乡设察罕脑儿行宫,作为皇室封地,令其子安西王牤哥刺蒙古四千户驻牧;辟察罕脑儿驿道,从察罕脑儿到东胜州,经丰州直抵大都。

  八

  明朝与蒙古诸部相持,在准格尔建军事卫所,开贸易市口。

  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攻下东胜州,置东胜卫,隶属山西省都指挥使司;在东胜卫及准格尔置5个千户所,安置归附蒙古部众。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分东胜为左、右、中、前、后5卫;次年,罢中、前、后3卫,东胜右卫治在今十二连城乡古城。成化九年(1473年),明军筑东起龙口镇大占村,西抵宁夏盐池的延绥镇长城,从此河套蒙古与明朝以长城为界。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明军在今龙口镇魏家峁豹子塔黄河天险处筑石寨,派巡检司领兵镇守,瞭望对岸老牛湾长城。

  明朝虽然设置边镇,构筑边城,但倚城而守,导致蒙古诸部自由驻牧河套。16世纪,达延汗统一蒙古,封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济农,领鄂尔多斯万户驻牧套内。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与蒙古鄂尔多斯部休兵互市,在榆林城北长城边开设“易马市”,于是准格尔南部有了马栅、大口、羊市塔等地名。

  清朝划旗设盟,封地赐爵,画地为牢统治了准格尔。

  明崇祯九年(1635年),蒙古鄂尔多斯济农额璘臣率部归附后金。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封郡王额璘臣从子色棱为札萨克,领左翼前旗,驻扎拉谷(今沙圪堵镇贾浪沟),准格尔始建旗制。同治元年(1862年),札萨克移驻今布尔陶亥苏木大营盘,建固定办公衙门王府。

  清廷封禁河套,将长城北宽50里土地划为禁地,俗称“黑界地”,禁止汉民出边耕种。套外在今呼和浩特市设绥远将军衙署,套里各旗议决大事,因首次会盟于伊克昭(今达拉特旗王爱昭),设伊克昭盟。准格尔旗下设13参领42佐领,以军事组织统领部众,隶属山西省归绥道伊克昭盟。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清廷开放边禁,允许汉民春出秋归,垦种“黑界地”。为管理汉民事务,在陕西省神木县设理事司员“二府衙门”,准格尔旗下设13个达庆牌56个达尔古牌,取代参领、佐领建制。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廷为缴庚子赔款,官办蒙旗垦务。三十二年(1906年),准格尔旗“黑界地”分作5段,仁、义2段(今长滩、马栅地区)归山西省河曲县代管,礼、智、信3段归陕西省府谷县代管,旗东北部垦务由黄河对岸的清水河厅、托克托厅遥领。

  同治年间,黄河改道南移,今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的党三窑子、程奎海子、小召子、将军窑子,原准格尔旗地改到黄河北岸。

  九

  民国时期政局动荡,绥远地区几易其主,准格尔旗四分五裂。

  民国元年(1912年)8月,北洋政府颁布《蒙古优待条例》,沿袭清朝盟旗制度;民国三年(1914年)1月,绥远与山西省分治,设特别行政区,准格尔旗隶属绥远特别行政区伊克昭盟。民国五年(1916年),东协理那森达赖护理札萨克印务,旗衙门移驻杨家湾;民国七年(1918年),“黑界地”仁、义2段划为山西省河曲县第四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在绥远建省,准格尔旗隶属绥远省伊克昭盟。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经历两次政权更迭,准格尔旗南北分治,东协理奇文英护理札萨克印务,以神山为中心统辖西南部,旗衙门移驻神山;西协理奇凤鸣以万和堂为中心管辖东北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陕西省府谷县代管的“黑界地”礼、智、信3段划归准格尔旗。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归绥,马占山率东北挺进军驻防准格尔旗。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奇凤鸣因投日嫌疑吞金自杀,其侄奇子祥公开投日,执掌黄河以北地区,隶属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伊克昭盟公署;奇文英统一黄河以南地区,隶属南京国民政府绥远省伊克昭盟。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2月,八路军解放山西省河曲县,民国党河曲县政府流亡四区,驻长滩。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正月,奇治国就任札萨克,旗衙门驻恒胜玉(今暖水乡德胜西村);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初,奇治国病故,东协理奇文英再次代理札萨克印务,旗衙门迁回神山。9月,日本投降,绥远光复,准格尔旗全境归民国政府辖。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8日,中共伊盟工委成立中共准达工委。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15日,解放军攻克国民党山西省河曲县政府驻地长滩;4月11日,攻克国民党伊盟警备第一区司令部和准格尔旗政务委员会驻地神山,解放准格尔旗黄河以南地区。5月,成立准格尔旗临时自治政务委员会,驻杨家湾,沿袭旧例,全旗下辖13个达庆牌73个达尔古牌、1个界地联合会、1个站地联合会。7月,撤销中共准达工委,成立中共准旗工委;11月,准格尔旗临时自治政务委员会改称准格尔旗自治政务委员会。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十二月,奇福海在黄河北岸就任札萨克,驻王保公(在今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将军窑镇)。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起义,黄河以北地区宣告解放。

  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月17日,绥西设伊克昭蒙古族自治区,准格尔旗隶属绥远省伊克昭自治区。1950年4月17日,末代札萨克奇福海向准格尔旗自治政务委员会交印,旗政实现统一。1950年8月,建立民主政权,准格尔旗人民政府成立,驻沙圪堵镇,达庆改为区,达尔古改建乡、镇。1950年6月1日,山西省河曲县第四区划为伊克昭自治区直属“十里长滩区”,9月划为准格尔旗第十三区,全旗辖13个区、83个乡、镇。1950年11月6日,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成立。

  1954年3月6日,绥远省并入内蒙古自治区;6月19日,撤伊克昭蒙古族自治区,设伊克昭盟,准格尔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1954年5月31日,黄河北岸2个区14个乡划归平地泉行政区萨拉齐县。1955年9月,准格尔旗人民政府改称准格尔旗人民委员会,全旗辖12个区、63个乡、镇,1956年撤并为9个区,38个乡、镇。

  1958年11月,准格尔旗大办人民公社,撤销区,乡、镇建制,全旗组建8个人民公社,下设31个管理区、132个生产队。1961年4月,人民公社调整为25个,管理区改建为254个生产大队,下设1686个生产小队。

  1968年4月13日,准格尔旗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和准格尔旗人民委员会。1969年12月19日至1972年6月25日,北京军区对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分区全面军管,准格尔旗实行军事管制。1971年4月,恢复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1981年1月,准格尔旗革命委员会改称准格尔旗人民政府。

  1983年,准格尔旗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人民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改称村,生产小队改称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98年,全旗辖23个乡、4个镇,256个村、22个居委,166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99年8月,准格尔旗人民政府由沙圪堵镇移驻薛家湾镇。1999年10月,设自治区级开发区准格尔旗沙圪堵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1月,更名为内蒙古准格尔经济开发区。2006年12月,设准格尔旗大路新区;2008年1月,更名为鄂尔多斯大路煤化工基地。

  2001年9月28日,撤伊克昭盟,设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2001年10月,乡镇撤并为12个镇、8个乡;2005年8月,再次撤并为1个苏木、2个乡、6个镇;2010年11月,设4个街道。全旗现设1个自治区级开发区、1个市级煤化工基地,辖1个苏木、2个乡、6个镇、4个街道,有3个嘎查、156个村、23个社区。 

Gyu(2015-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