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东征于1925年2月1日开始。中共广东区委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檄告广东工农群众保卫革命打倒陈炯明》的宣言,号召广大工农群众发挥革命柱石作用,支持革命政府出兵东江,讨伐陈炯明。卧病北京的孙中山来电督促各将士:“望努力破敌,以安内而立威信于外”。(孙中山:《复胡汉民等电》(1925年2月5日),《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581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2月1日,东征军分左、中、右三路出发:打着拥护国民革命旗号的实际上却是地方军阀势力的杨希闵部滇军和刘震寰部桂军,分别负责左路和中路;刚刚组建的黄埔军校校军二个教导团和许崇智部粤军,参加右翼作战。
东征军很快地攻克龙岗、淡水、平山、海丰、陆丰等地。3月3日右路军在里湖击败洪兆麟,7日顺利占领潮安和汕头。正当右路军乘胜前进之时,担任左、中两路的杨希闵滇军和刘震寰桂军却心怀鬼胎,进至惠州后按兵不动,致盘踞在五华、兴宁一带的陈炯明手下林虎部得以养精蓄锐。他们集中主力2万人,开进河婆,抄袭东征军右翼之后路,企图于揭阳、潮州之间一举消灭东征军。
3月12日,林虎属下刘志陆、王定华、黄任寰等部由河婆分两路东进,午后右路前锋约五百多人抵里湖;左路前锋约六七千人到距棉湖五里的鸿湖和金和的和顺,后续部队仍有万人左右。
右翼东征军留张达民、叶剑英的粤军第二师驻防潮州,以防洪兆麟、叶举残部袭击。由蒋介石、周恩来、加伦等率何应钦的教导一团、钱大钧的教导二团、许济的粤军第七旅迎战林虎。同时命陈铭枢、欧阳驹两部由河田向河婆前进,以便夹攻。12日,东征军从揭阳榕城出发,教导一团占领棉湖,教导二团向池尾推进,准备抗击驻里湖之林虎部。粤军第七旅从潮安经揭阳进至棉湖东北的桐坑、狗肚(今古福)一带。
13日凌晨30分,蒋介石命粤军第七旅于早晨7时30分进至塔头埠,包抄攻击林虎军左侧,令教导二团于早上5时30分出发攻击里湖之敌,并掩护一团之左侧;令一团于早上5时30分渡榕江,6时30分攻击正面和顺之敌。
不料里湖之敌抢先占领和顺,使教导二团无用武之地。粤军第七旅由于迂回路远,无法按时与敌接触。教导一团于早上8时前只得独挡十倍之敌。棉湖之战在大功山周围的农村打响。
教导一团以第一、第三营为第一线,第二营及特种部队为总预备队。战斗开始后,林虎部占据有利地形,以大部兵力包围一、三营。一、三营英勇奋战,反复冲锋,白刃相搏,双方死伤惨重。敌见正面难于取胜,遂以强大兵力袭击一营左翼,教导一团即令第三营迅速占领右前方高地,以压制敌人。上午10时10分,第一营左翼向新塘村东北一小高地转移,敌随即由新塘村推进至村东面,距教导一团团部及炮兵阵地仅四五百米。团长何应钦即令二营营长刘峙率总预备队第六连,渡过小河冲击敌人,同时令炮兵向新塘东面之敌开火。在炮兵掩护下,三营向敌发起冲锋,守敌被迫退出新塘村,为教导一团二营六连夺回据守。上午11时,敌增兵反攻新塘村,向二营五、六连猛攻。由于林虎部兵力雄厚,有增无减,教导一团处境十分险恶。11时30分,粤军七旅赶到,参与三营战斗。林虎军见三营增兵,遂改为包抄一营,此时刘峙率二营、曹石泉率学生连增援一营。
下午2时30分,七旅和三营向敌人发起猛烈冲锋,林虎部不支,纷纷向和顺方向退却。七旅和三营跟踪追击,一营也向和顺方向推进。至和顺村时,林虎部使用总预备队大举反攻。七旅不支往后退却,一、三营虽极力抵抗,但因对方攻势甚猛,死伤枕藉。教导二团在里湖隐闻和顺方向炮声隆隆,遂决心来援。下午4时许,教导二团突然从背后打到敌王定华司令部,敌前线部队发现后方被袭,恐腹背受敌,遂狼狈逃遁,乘夜向五华、兴宁一带撤退,棉湖之血战以当日黄昏告终。
经过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军校教导团终于以两个团(主要是第一团)兵力,打败了敌军六个师,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基本奠定了第一次东征胜利的基础。
“棉湖之战是东征中一次决定性的战役,扭转了整个战局。”(《简明广东史》第656页,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第一版)对于稳定军心、民心,鼓舞革命人民继续完成东征,继承孙中山未竟的事业,起了重要作用。
棉湖之战是此次东征最激烈的一次战斗,是中国近代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亦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此次战斗,教导团虽伤亡严重,但战果辉煌。一团以一千余人浴血抗击万余名的精锐之敌,伤亡达三分之一以上。全团九个步兵连连长,六个阵亡,三个负伤,副连长、排长伤亡也颇多。此役迫使敌军北溃一百多里,除毙伤四五百敌军外,俘虏敌团长黄济中,还有营、排长八名,士兵五百余人,缴获枪支七百余支。
棉湖大捷之后,右路军连续攻克了五华、兴宁和梅县,于4月初顺利结束了第一次东征。这次东征沉重打击了陈炯明的势力,壮大了革命军的力量,扩大了革命影响,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在东征胜利的推动下,在东征军中共产党员的努力下,广东党、团地方组织陆续建立,农会也恢复了活动,革命形势日益高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