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5月,杨希闵、刘震寰两部在广州发动叛乱,企图推翻广州革命政府。东征军迅速回师广州,平息了叛乱。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成立伊始,便着手开展统一军政、民政、财政工作。黄埔校军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共产党员周恩来担任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此时,原来被打败的陈炯明残部,乘东征军回师广州之机,又在9月重新占领东江地区。因此,国民政府决定再次举行东征。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
10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出发了,这一次东征又得到东江和潮梅农军的响应和支援。14日攻克惠州后,乘胜东进,左、中、右路分别进发。左路军23日占海丰,破洪兆麟。
26日,蒋介石、周恩来、何应钦率东征军第一师第一团刘峙部和第二团金佛庄部到达河婆,老百姓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大家送菜送水,踊跃迎军。大街上张挂着“欢迎国民革命军东征”的红彩横联标语。绅士们和工商学各界代表,身穿节日盛装,整队前往沙坝唇会场。会场上人山人海,一片欢腾。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在临时搭的讲台上讲话,向群众阐明东征军的宗旨是打倒军阀陈炯明,保护人民利益。
东征军纪律严明,不占民房,士兵们有的露宿街头,有的住公共场所。总指挥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和何应钦、苏联顾问加伦将军等,则分别住在大光学校、文祠前、老区署等处。
其时,洪兆麟从海丰退至榕城,与李云复、陈修爵、谢文炳等部集结,盘踞在棉湖和里湖一带。28日,东征军第一师第三团到达河婆,与第一、二团会合。因东征军第三师在五华塘湖附近失利,一师二、三团及师直属部队,于30日开赴五华增援,只有一团留守河婆。洪兆麟乘河婆东征军兵力薄弱之机,亲率李、谢等部三四千人,从里湖直奔河婆,扬言要“打进河婆,大劫三日”。一团团长刘峙怯战,周恩来因病住河婆大同医院,正发高烧,闻讯后即令刘峙及党代表贺衷寒率军驰奔九斗、樟树坑布防阻敌;又令新到河婆的潮梅挺进军千余人,西出庙山及北坑一带,掩护侧后;自己则抱病临阵指挥。此役从早晨打到中午,洪兆麟腿部受伤,部下四处逃散,死伤甚多。10月31日,二、三团及师直属部队返回河婆,追击洪部,打入里湖、洪阳,11月3日抵揭阳榕城。洪部向福建溃逃。11月4日,东征军总指挥部抵达汕头。
11月21日,周恩来被国民政府委任为东江各属行政委员,主持东江(惠、潮、梅)地区所属25个县的行政工作。
此役俘敌四千余人,缴枪四千余支,基本打垮林虎主力,扭转了蒋介石在华阳轻敌冒进造成的失败。此后,东征军乘胜克复潮汕,全歼陈炯明残部,安定大局,胜利结束了第二次东征。
东征的胜利是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运动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它对于揭西地区工农运动的广泛开展和工农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对于中国共产党揭西地方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民革命军两度东征抵达揭西,第一次东征中的棉湖战役,第二次东征中的河婆战役,都取得重大胜利,国民革命军两度东征抵达揭西,揭西人民大众得到了深刻的革命启蒙教育,这对于揭西的民主革命起着深远的影响。
、开展革命宣传,启发人民觉醒
东征军两次到揭西,在驻扎期间,宣传东征军的目的和宗旨,讲革命道理,运用布告、标语、传单、教唱革命歌曲等形式进行宣传。他们用六字韵文写成的《黄埔军校布告》上面写道“我军奉命东征,实行讨贼救民;父老苦秦久矣,不得已而用兵”、“所到秋毫无犯,所过鸡犬不惊,不用军票购物,买卖尤属公平”,阐明东征军的目的及军队的性质。
在棉湖,蒋介石、周恩来、廖仲恺和苏联顾问加伦将军等领导,在兴道书院住了三天三夜。周恩来在兴道学校教学生唱《爱国歌》,还在三乐堂给三十多位学生演讲,指出我国目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受到列强的蚕食和欺压的现状,揭露国内军阀、贪官卖国残民的罪恶,指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青年应有救国救民的革命志向。号召有志学生要团结起来,与工农相结合,参加革命活动。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积极开展爱国宣传活动,演出反封建、破迷信以及劝人戒烟等戏剧。同时行动起来,查抄日货,并把它搬到棉湖沙滩烧掉。
河婆之战胜利后,周恩来离开河婆到汕头,同彭湃一起举办东江农工运动宣传员养成所,发展潮汕农运,培养骨干。南山乡的青年丘维中、杨展谋前往参加东江农工运动宣传员养成所学习。结业后,分别到揭西的凤江、河婆和丰顺的阝留 隍一带开展革命宣传,发动农民办农会。
‚、军队严明的纪律,教育了人民群众
首先不占民房,住宿于公共场所或露宿街头。革命军到河婆时,大部分官兵在沿河沙滩扎营。
其次不强拉夫役,挑担给工钱。3月17日,革命军在棉湖一时雇不到夫役而延误队伍出发时间也不强拉民夫。需要雇用民夫时,不论挑担还是引路,一律给工钱。河婆战役后,革命军乘胜向榕城、汕头方向进军,河婆商会组织挑担人员,将弹药挑至里湖下船,走了四天路,革命军按每担一里路发给三毫作力资。老百姓把革命军称为救民救苦的军队,甘心效劳。
国民革命军严明的纪律,教育了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ƒ、关心农民运动和政权建设,为群众挑选贤人
周恩来非常关心河婆的农民运动。东征军到河婆时,周恩来了解到河婆溪角村的张宾初,是个有文化、有威信而勇敢的青年,因此,他多次到永承锅厂对面的戏馆找张宾初座谈,讲革命道理,要他带头把河婆农会组织起来,还送给张宾初一面画有犁头的红旗和一把大刀。
④、关心河婆的医疗事业
东征军在河婆驻扎期间,部队许多伤病员住在河婆大同医院和中华医院治疗,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为了维护医院秩序,保障医务工作顺利进行,亲自提笔书写“凡属军人,一律不得侵犯”的告示。这种事深深地感动了医院的医生及其工作人员。
周恩来身患胃病、眼疾,住在河婆中华医院二楼治疗,彭克猷院长亲自为他做了手术。楼下几个房间也住满了伤病员,在彭克猷院长及护士们的医治护理下,伤病员很快恢复了健康。为感谢医院的支援,东征军将领热情给医院捐款。周恩来病愈出院后,赠给中华医院一上书“同心同德”的木质匾额,送给彭克猷院长一面写着“博爱”两字的红绸匾子和自己一张八寸的半身照片。在一次视察住在大同医院的伤病员时,送河婆大同医院一块上书“造福军民”的木质大匾额和毫洋一百元。
⑤、促进地方党团组织建设
第一次东征期间,中共代表、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在县城学宫接见江明衿等左派组织代表时,对创建党团组织作过指示说,不久就要筹建国民党县党部,你们要发展大学(共产党)、中学(青年团),特别要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并动员较成熟的加入国民党,左右革命权力,要争取先机,不然右派势力大了就难办了。青年团员谢培芳、江明衿等根据周主任的指示精神,着手秘密开展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后称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工作,于1925年5月在县城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揭阳县支部。第二次东征后,在周恩来的关心指导下,于是年11月在县城建立了中共揭阳地方组织。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背叛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政策。他同蒋介石一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中国共产党决定举行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的建议最早是谁提出来的?是周恩来。周恩来讲过这个过程,南昌起义的提出是这样的:“那时,军委想可否搞个起义,主要是鲍罗廷跟加伦说可以搞个起义,国际决定上没有。”而周恩来当时正是军委领导人。这时间是在7月中旬。根据这个考虑,周恩来向在军委工作的几个同志布置,指定贺昌、颜昌颐、聂荣臻组成前敌军委,聂荣臻为书记,任务是先到九江去,通知同志们了解这个意图,作为起义的准备。什么时候发难,要听中央的命令。7月26日,周恩来由陈赓陪同到九江,27日到南昌。当时,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议已经正式决定,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为前委书记,用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8月1日凌晨,周恩来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在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2万余人举行起义。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驻南昌国民党军3000余人,于拂晓占领南昌。南昌起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新时期。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的光荣节日。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南昌起义的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这个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定8月1日为建军节。
起义胜利后,周恩来出席在原江西省政府召开的有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联席会议。会议选出宋庆龄、邓演达、何香凝等25人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周恩来当选为委员,并被任命为参谋团委员。同日,经周恩来修改定稿的《中央委员宣言》也发布了。宣言指出:“武汉与南京所谓党部政府,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曲解三民主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国民革命之罪人”。宣言提出号召一切革命力量共同努力,为获得一个新根据地,解决土地问题,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一切新旧军阀而斗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