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基本介绍及其保护现状
(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以下简称八一馆)的基本介绍
1927年8月1日在江西省城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起义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1933年7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自是年起,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八一馆致力于馆藏文物的征集和研究,不断丰富馆藏文物,同时对总指挥部旧址进行了维修和翻新,对现有陈列进行了更新、改进。运用高科技手段,采用声、光、电同步进行的大型沙盘模型,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八一起义的战斗过程;运用多媒体影视合成景像,生动地再现了“朱德施计”的故事情节;运用电动图表、绘画、雕塑等现代化手段,丰富了整个大厅的陈列内容,新的陈列和复原陈列相结合,更富有生动性和教育性,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军70周年前夕题写的“军旗升起的地方”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石刻作为陈列的序幕,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八一馆的地理位置
位置:座落在南昌市中山路380号;
面积:占地面积5903平方米;
交通: 南昌市公共交通车2路、7路、18路可直达。
(三)八一馆的馆藏情况及旧址介绍
1.馆藏情况
八一馆馆藏文物3498件,其中一级和拟报一级文物27件,二级文物172件,三级文物890件。经过精心的选择,此次陈列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增加了175件珍贵文物,并形成多个富有特色的文物组合展柜,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民众支援展柜:由南昌起义时慰劳起义军的捐款收条与回信、水缸、缝纫机、尺子及理发工具,还有反映民众支前的油画等组成。
2.旧址管理
南昌八一起义总指挥部(在其旧址上兴建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指挥部、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指挥部、朱德创办的军官教育团和朱德旧居等5处。
二.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基本介绍及其保护现状分析
(一)八一馆不尽合理的地理位置
1.对其发展、宣传有大的推动作用
八一馆座落的中山路历来是南昌的繁华商业街区,这里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和琳琅满目的商铺。
在历史上,因为南昌孔庙、南昌府学及心远中学的存在,中山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因为昙花一现的南唐国度,中山路见证了皇宫的威严;因为有南昌行营、江西大旅社,中山路见证了南昌近代革命史。
可以说,在这个繁华地带,不光是省内百姓,而且省外的观光旅游客也能通过对纪念馆的参观了解到南昌的风光风貌,起到了良好的推广、宣传作用。
2.容易引起交通拥堵、火灾等人为灾害
在纪念馆修建之前,紧挨纪念馆南面的4000多平方米区域有161户住户,他们的住房绝大多数为砖木结构和老式板壁房,年久失修,外观破烂,用电用火极不规范,曾多次发生火灾。发生在纪念馆隔壁和邻近的赣江服装厂、万寿宫商城及在“八一馆”右侧的三起大火,都曾对旧址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014年9月22日11时30分左右,万寿宫商城发生火灾,火灾点位于该商城3、4楼,紧邻纪念馆西侧总指挥部旧址大楼(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时间参与救火的廖师傅说:“以前就有商户把自己的商品堆放在3楼半的消防通道上,这次火灾也是一次教训,消防通道上是不能乱摆放东西的。”万寿宫商城上一次火灾是在1993年5月份,因电线老化短路所致,当时造成209个集体和个体工商户、123户居民受灾,直接财产损失585.6万元。
天灾人祸同样可怕,但是人祸存在人为因素,有关部门及当地群众应重视这一人为漏洞,不然其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将源源不断。
(二)八一馆开放现状的分析
纪念馆向全社会永久免费开放,并提出“免费不免票,服务不打折”的服务理念,给观众接受红色教育提供了方便,并且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得到广大民众的一致认可。
但是,免费开放参观人流量增大,给参观秩序引导和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管理上难度增加,给新的服务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从文物的保护和管理角度,也给文物安全带来了隐患,给工作人员的管理上带来一系列的实际问题。
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参观者来自各个阶层,个人素质和文化层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参观目的各不相同。管与被管之间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处理不好,影响观众的参观情绪,在观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也给管理人员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影响了单位的声誉。面对这一问题,工作人员若不去管理,则是严重失职。如何去管理又容易产生矛盾,这一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进行探讨的问题。
革命文物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事件发生时间的过去性,征集工作的困难程度,有时难以想象。文物的丢失或损坏,不可再生,每一件文物的征集,都是工作人员费尽心机,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所以保护文物,尤为重要,文物的损坏和不可再生,给文物保护者和管理者赋予了神圣的使命感。
面对目前免费开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文物的保护工作也必须主动适应新的形式,适应新的变化发展,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措施,改进和加强管理力量。对新形式下面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现实问题,要实施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建议
(一) 八一馆的文物保护工作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件艰巨复杂又崇高神圣的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未来的工作。各级领导务必重视,力求全面控制当前情况,疏导参观群众,保证参观质量。加强管理力量,加强人员调整,以便迅速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有效的保护文物。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是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完善保护措施是做好保护文物的关键和保障。在文物保护上,做到具体的落实,充分发挥财政的主导作用,投资经费到位,加强人员的力量,保证人力财力的供给。
二是各级领导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政府及各级领导,充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文物保护方面的工作,提供政策倾斜和工作的支持力度。
三是综合制定管控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新形势下文物保护的合理的措施;比如充分利用现代新的科技成果,加大对文物的管理措施等。
(2)以文物安全和保证观众参观为根本出发点,真正做到,既能免费开放,又能保护文物安全。即“放的开”,又能“管的住”。
(3)最大限度的实行社会效益和对文物有效保护的双重效益。既鼓励大家参观学习,又积极加强防范,对不法分子实行有力的控制,对有不良行为的观众,及时教育引导,对破坏文物行为,依照法律及时予以必要的干预和处理。
(4)平衡免费开放,给管理上带来的困难。采取错峰开放,疏导与开放有效结合等方法解决面临的难题。
(5)针对目前状况,以文物保护法为依据,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逐步完善相应制度体系。
(二)构筑红色旅游线
南昌是因为八一起义而成为英雄城的,八一馆既是南昌的一个重要对外窗口,也是南昌的一张城市名片。建设好八一馆,对提升南昌的文化品位,扩大南昌的对外影响,打造南昌城市品牌,都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南昌市旅游经济之所以发展不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南昌真正值得一看的景点太少了,游客们看完滕王阁,再花个把小时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后,值得一看和游玩的地方就不多了,很难把游客留住。如果能把南昌八一起义全景画陈列馆建设好,那么凭着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名声、影响和丰富生动的陈列内容,至少可以使游客逗留半天时间,这样外地游客在南昌呆的时间自然会随之延长,各种吃、住、行的消费都会相应的增加,这对呼应“北有庐山南有井冈,南昌有八一”构筑江西红色旅游线,拉动南昌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应紧紧围绕“找市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大红色旅游的宣传推介力度,主动走出去,参加各种旅游展销会、博览会,与省内外旅行社签订协议,建立合作关系,千方百计引进观众。同时,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开拓红色旅游市场,与中企动力网络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规划、设计、重新制作了八一馆主题网站,新网站开辟了新馆介绍、服务导航、陈列介绍、图片档案、研究论著、纪念馆新闻、领导题词、讲解风采、网络商城、游客感悟等栏目,运用网络科技的窗口作用,开辟了一片文化教育的新天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