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的“布达拉宫”——太平僚

家乡区县: 福建省新罗区

世上有种地方,适合诗意地栖息。
比如太平僚。
(一)山是眉峰聚
薄暮时分到达太平僚。下了车,被一股清甜的空气裹挟着,立刻忘了鞍马劳顿,人也空灵起来。兴致勃勃地打量:公路前方是通往森林的小径。夕阳残照,古木参天,落叶满阶。公路两旁是房屋,高的耸入云霄,低的矮到山涧。抬眼看,远山苍茫,层峦叠嶂,让人不由想起“山是眉峰聚”这样绝佳的诗句来。
放眼过去,几处屋舍依山而筑,高低错落,宛如叠罗汉,韵味无穷。一些木质吊脚楼,风情万种地倚在凸起的大石上。仿佛不经意的一挥手,屋子就轻巧地散落在大石旁、小溪边,自然而不事雕琢。
翌日凌晨,我和小雨去看日出。天色微曦,从公路绕下去,走到村尾,坐在秋天荒凉的稻田上,翘首等待,却迟迟不见日影。天色大亮,又从下往上走。从村头到村尾,不过千米,落差却高达几百米。峰回路转,迷花倚石,一个石阶一个石阶地登踏,仿佛触摸到大自然的脉搏。
这个处于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腹地,连城县莒溪镇的小村落——太平僚,美得让人魂不守舍。


(二)水是眼波横
在太平僚,不论你在哪里,都可以听到水流潺潺。
一条清亮的小渠,将我们引到村书记家门口。这条绕村而下的人工渠,水质优良,绝无污染,忍不住掬水在手,要品尝一下,是否甘甜。进了村书记家,又被哗哗的水声覆盖,原来屋子就在山涧边。一年四季,溪水长流,他们就在小溪昼夜不息的歌唱中劳作、歇息。
是夜,就一把藤椅,与小雨在二楼平台上闲聊,看月亮听水声。树影婆娑,水声喧哗。我们在涛声中心潮起伏、夜不能寐。山村,屋舍,清风,明月,不绝于耳的水流声,这次第,怎一个醉字了得?
这一晚,睡得恍惚迷离,似真似幻。
第二天,才走近梦寐里的小溪。小溪环绕着村庄,水随山势,时缓时急。有时可以看见飞花溅玉,柔美曼妙。有时视线被遮天避日的巨石古树挡住,只能听见幽咽泉流,冰泉冷涩。立在涧边,只闻其声不见其影。随意找一方石头坐下,陡然想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不觉莞尔。


(三)嗳嗳远人村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眉眼盈盈处是人家。
这是一个古朴自然的小村庄,带有一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慵懒。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跟着我们,村前村后地跑。有人逗他,让他把手里的野果分给大家解谗。他倏地把果子放在地上,一溜烟跑了。我们正诧异着,他又一阵风跑了回来,手上是一大捧刚摘的木通。有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看到我们在柴垛边照相,咿咿呀呀,说着我们听不懂的方言,似乎想告诉我们哪里拍照更好。
最是难忘这里的鸡鸣犬吠。有多久不曾在深夜或者凌晨听到这些声音?深夜听到几声狗叫,不由联想起“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样的意境。然而这里只有清风明月,没有风雪肆虐。清晨等待日出的时候,听到鸡鸣阵阵,此起彼伏,蔚为壮观,李白的诗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又自然地滑到嘴边。
这里适合耕一亩田,种几畦菜,握一杯香茗,吟几行瘦诗……东风恶,欢情薄,人生苦短,岁月难再。惬意若此,足矣。


(四)返景入深林

岭南的秋天,依然春意盎然。第二天,我们踏进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走在狭长的路上,朝下看,青松翠竹,重重叠叠,亭亭玉立;仰头望,擎天古树,枝干遒劲,高得望不见顶。当一棵千年古树红豆衫横亘在面前时,我们都惊呆了。历经千年沧桑,古树以顽强的生命力,固守自己的天空。一种源自自然的神奇力量,使我们感到震撼。

一路上,山高路险,青苔遍布。小雨没有入山经验,穿了裙子和高跟鞋,走得踉踉跄跄。看着小雨低头择路,不禁浮想联翩。自然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不按人类需求安排。大树纵情生长,青苔恣意横生,它们是完整的依存关系,不整齐,但和谐。
自然不依人的意志而存在,但它会给人类提供最好的环境。就如眼下,空气、水、土壤,都是一流的,有益身心。那么,人与自然该如何和谐统一,如何做到天人合一?也许,呵护自然,给自然一个理想的生存状态,万类霜天竞自由,人类的环境就有了保证。
又到落日熔金时刻,森林寂寂,倦鸟归巢。这种安静祥和,让人恍惚起来。此刻,多想化为青烟,缭绕于青山之腰;多想化为浮云,飘荡于森林之端。

能力秀主页: http://www.wm23.cn/senayon_
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04755904.html
❤词条主页: http://www.wm23.com/wiki/uc/88846.htm
❤博客主页: http://blog.sina.com.cn/u/2615104695

 

senayon_(2015-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