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经济发展概况

家乡区县: 汕头市澄海区

【概况】 2011年,澄海区以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为支撑,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和消费需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协调、稳定和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0.33亿元,增长13.2%。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9.5:58:32.5调整为9.24:59.46:31.3。一般预算收入13.16亿元,增长2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0元,增长1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5‰。
【工业经济】 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0.99亿元,增长17.1%。传统优势产业保持较快增长,玩具礼品业产值239亿元,毛织服装业产值106亿元,分别增长15%和13%。规模经济不断壮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9家,产值462.45亿元,增长21.9%,利税总额28亿元,增长14%。全区年上缴税收超千万元的企业有26家,年上缴税收14.52亿元。全区售电量30.26亿千瓦时,增长6.75%。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进展,“汕头·中国锆城”被认定为省重大产业集聚区及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锆城东里片区项目开工建设。扶优扶强,设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投资项目发展专项资金;帮助企业在第十三批银企合作活动获得贷款13.4亿元。群兴玩具成功上市,东方锆业定向增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澄海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全年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8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4件,省名牌产品9件。成功注册“澄海玩具”集体商标。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被省认定为动漫衍生品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
【农业经济】 2011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5.9亿元,增长5.1%。粮食播种面积20.65万亩,粮食产量8.76万吨。生猪出栏量21.49万头。投入2125万元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级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顺利实施。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启动隆都台湾优稀水果产业园区项目,完成万宝养猪场、远东国兰等项目。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加强农技推广和服务,建立“农技专家”信息平台;培训农村种养能手和农业科技带头人1000人。落实能繁母猪饲养补贴政策,补贴饲养户414户;投入255万元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发放种粮直补等补贴资金4774万元。农村环境不断改善,全区建成盐鸿、莲华2个省级生态示范镇、云英村等9个省级和菊池村等21个市级生态示范村,后浦村等14个区级生态文明村。逐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新增公交线路3条,实现行政村100%通公共汽车。
【市场流通】 2011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7.74亿元,增长9.4%。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2%和5.01%。邮电业务收入增长6.7%。旅游接待人数167万人次,增长10.3%,旅游总收入9.6亿元,增长11.6%。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95.5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7.2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6.7%和25.3%。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澄海国际玩具商贸物流城项目开工,奥飞、骅威、小白龙等动漫产品项目顺利实施,动漫新兴业态初具雏形。推进物价三项建设,实施平抑物价惠民工程,建立农超对接平价商店14家,澄海区被定为“广东省平价商店建设示范区”。消费需求保持活跃,全区批零销售额和住宿餐饮营业额216.9亿元,增长16.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1.84亿元。商品房销售额18.72亿元,增长6%。
【外贸出口领域】 2011年外贸出口总额13.47亿美元,增长18.4%。玩具礼品、机电产品、木制品、毛织服装等四大出口行业分别增长26.5%、10%、2.1%和1.6%。非洲、亚洲和拉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额分别增长114%、40%和26%。澄海区被确认为“中国玩具礼品出口基地”、“广东省五金制品出口基地”,广东省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获得“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广东省出口名牌”。组织企业参加德国、巴西、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地区各类商品展。成功举办第13届中国澄海玩具礼品博览会和中国澄海(迪拜)玩具展示中心第二届推介会。109、110届广交会取得成交额3.2亿美元。
【重点项目】 落实区领导挂钩重点项目责任制,做好项目服务的优化和提升。全区68个重点项目新开工、续建项目52项,其中已竣工25项,实际完成投资1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1.7%。20项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5.3%。在重点项目的大力支撑下,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总额45.8亿元,增长40.3%。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农村投资分别增长51.4%、55.5%和49.3%。全年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143万平方米,增长44.73%。
【城市建设】 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实施拓展城市规模、缓解交通拥堵、防治城市内涝、治理环境污染等重点工程,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完成环城南路改造、澄海燃气公司LNG气化供气、第一水厂供水技术改造、110KV湾头输变电站等工程。基本完成全区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莲阳桥闸重建及下游两岸景观工程建设。推进莲鸿路、金樟路、樟东客运站、220KV坝头、110KV厦岛输变电站等工程建设。西华客运站、粤海·国驰货运配载中心扩建、中心社区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实施。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创文、创模、创卫活动,全面加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等专项整治管理,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观,一批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节能减排】 2011年,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控制在计划范围内。着力推进环境设施建设,洁源环保发电厂、城区截污管网等工程进展顺利,清源水质净化厂首期项目正式运营,日可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1290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打击偷采河砂行为。开展环境污染专项整治,整治莲花山污染,查处电镀企业4家、“小电镀”点28个、印染企业9家、锅炉项目69项、铅酸蓄电池企业3家。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关停或改造提升造纸企业11家,淘汰落后产能11.66万吨。
【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镇街道机构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新突破。潮商村镇银行、农信社小企业专营中心挂牌成立,农信社完成统一法人产权改革,兴信小额贷款公司成功增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发放集体山林股份权益证书6.2万本。农村综合改革、财政、社会管理、文化等重点领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民生保障】 2011年,澄海区全年民生领域财政支出15.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9.4%。
社会保障和就业。全区基本养老保险8102人、失业保险65510人、工伤保险63241人、生育保险60663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7953人、居民医保17.91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9%。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270元和240元,五保户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350元和300元。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43万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0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8%以内。新建城镇保障房323套,100户低保户和375户贫困户住房改造工程扎实推进。
教育和文化事业。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18.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通过省督导验收,区实验高中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终期督导验收。澄海职业技术学校晋级省重点中职学校。投入4457万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化建设,职教中心、实验高中、凤翔中学、澄华中学的教学楼和宿舍楼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东里中学教学楼竣工交付使用。新扩建9个镇级文化服务中心,区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区文化馆晋升为国家二级馆。建立澄海版画基地,举办首届澄海“星光杯”少儿版画创作大赛。潮剧《红头船》获省第十一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双人舞《红头船之恋》获省第五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银奖。

 

方菱(2015-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