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如何发展?旅游发展又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在2015年3月黔江区召开的全区旅游工作暨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动员会议上,黔江区区长吴忠提出了黔江旅游发展新理念——我们发展旅游不仅仅是为了做旅游,而是为了兴周边产业、促经济发展、建优质城市、过宜居生活。
全新的发展思路和观念对黔江旅游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黔江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一、积极探索、形成共识,夯实黔江旅游发展基础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黔江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召开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统一思想、成立三大景区管委会理顺管理体制、回收景区经营权明确责权归属……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工作开展为黔江旅游取得突破性的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黔江区上下紧紧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通力协作,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5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2亿元,分别增长28.8%、33.9%。2015年力争旅游人数突破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这一成绩实现了“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性产业”的圆满起步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黔江区委、区政府将“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性产业”决策形成共识,大力助推景区资源回收及景区创A工作开展。一年以来达成濯水古镇创4A成功、城市峡谷景区初步面世、小南海创5A推进有力、蒲花暗河和神龟峡景区经营权的收回等重要工作。
二是进行了高规格的旅游规划和宣传。引进了美国CORDISH公司规划新城,将城市按照景区的规格进行打造;成功拍摄40集电视连续剧《侯天明的梦》,该片将在年内上映。
三是区域合作全面加强。不仅与渝东南片区结成渝东南旅游联盟进行大力宣传,还参加了武陵山旅游联盟,借力打力,共谋区域化发展。
二、深入剖析、突出特色,挥舞差异化发展大旗
黔江区区长吴忠表示,要深刻认识旅游业在黔江发展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要从更高层面认识到,发展旅游的目的不仅仅在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上,而在于围绕建设特色旅游城市的目标,把黔江打造成有别于千城一面的特色高品质城市,用旅游的“概念”提升黔江价值;通过发展旅游来明确城市建设的目标,用旅游来解决现实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把旅游作为黔江独特性、唯一性的生态价值和可进入性强的交通价值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产业载体,让旅游的横空出世引爆黔江价值的转化与增值,将资源转化为资本,用资本创造出价值。黔江旅游的出路在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这完全符合市委、市政府五大功能区域战略的要求,是顺应时代与历史发展格局的战略化布局。避开与周边发展生态旅游的同质化、走发展城市旅游的差异化之路在于用好黔江独有的城中大峡谷、城边大峡江、城下大溶洞等集聚在城市的特色资源,将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既开发好城市自然景观,又培育好城市人文景观。避免常规化的旅游开发和景区打造,根据黔江旅游资源的自有特点,深入挖掘包装,高规格、高起点地进行规划和建设,让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让每个建筑都成为景区、景点,实现“景区即城市,城市即景区”的概念。
三、多点推进、提档升级,建设全域旅游新格局
为了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黔江区将着力在在品牌创建、重点景区建设、规划设计、旅游营销、旅游投资和旅游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首先是在年内启动打捆创建工作,整合全区优质旅游资源创建5A级景区及世界地质公园,让黔江的旅游资源让更多地人了解。品牌创建的同时,打造精品旅游体验,强调精细化建设,让景区体验“小投入,大升级”。
其次把整个城市作为旅游景点来规划,将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一起“四规合一”,搞好整体规划设计。
第三将围绕黔江城市形象、黔江价值形象进行宣传营销,避免各自为政的局面。此外,在强化生态保护、全域旅游、全民参与意识等方面也将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全力推动旅游业突破发展,将黔江建设成为真正的宜居之城、旅游之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