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吴永安三年(260)析建安县校乡置将乐县,属建安郡。晋隆安三年(399)析西乡置绥安县,义熙元年(405)改绥城县。隋开皇十三年(593)并入邵武县,隶抚州。唐武德五年(622)恢复将乐县;七年(624)又并入邵武,垂拱四年(688)再恢复;元和三年(808)并入邵武、建安二县,五年(810)又恢复,属建州。五代闽天德三年(945)升为镛州,南唐时废州为县。宋后历属剑州、延平路、延平府、建安道。1950年l月18日解放,历属南平专区、三明专区(地区)、三明市。
1995年,将乐县将乐县辖古镛镇、高唐镇、万安镇、南口乡、白莲乡、黄潭乡、万全乡、光明乡、安仁乡、大源乡、余坊乡、漠源乡,7个居委会、124个村委会。
2000年,将乐县辖6个镇、7个乡:古镛镇、万安镇、高唐镇、白莲镇、黄潭镇、水南镇、光明乡、漠源乡、南口乡、万全乡、安仁乡、大源乡、余坊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5849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 古镛镇 37327人、 万安镇 8702人、 高唐镇 10790人、 白莲镇 12934人、 黄潭镇 12041人、 水南镇 18694人、 光明乡 8829人、 漠源乡 6402人、 南口乡 11941人、 万全乡 6825人、 安仁乡 8904人、 大源乡 7657人、 余坊乡 7445人。
2003年,将乐县辖6个镇、7个乡:古镛镇、万安镇、高唐镇、白莲镇、黄潭镇、水南镇、光明乡、漠源乡、南口乡、万全乡、安仁乡、大源乡、余坊乡。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将乐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处武夷山脉东南麓,扼闽江支流金溪中下游,东临顺昌,西接泰宁,南连明溪,北毗邵武,东南与沙县接壤,总面积2246.7平方公里。境内山峰林立,溪流密布,最高峰海拔1640.2米。岩溶地貌是本县一大特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9.8°C ,年平均降雨量2027毫米。
编辑本段将乐历史
将乐在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置县,属建安郡,为闽越地早期置县的七个古县之一。自建县始,县境与隶属屡变。五代十国闽天德三年(公元945年),升县为州,取名镛州,简称“镛”。翌年废州为县。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后,县界稳定未变,隶延平府。1950年,将乐解放,先后隶属福建省第二专区、南平专区(地区)、三明地区。1983年至今,将乐为三明市辖县。
编辑本段人口民族
2003年底统计,全县有汉、畲、回、苗、满、土家、侗、布依、壮、蒙古、彝、仡佬、高山、仫佬、纳西、东乡等16个民族,总人口为16.7万人。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将乐玉华洞在将乐县城东南5公里的天阶山下,因洞内岩石光洁如玉,华光四射而得名,是我省最大的石灰岩溶洞。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全洞总长约6公里,有两条通道,由藏禾洞、雷公洞、果子洞、黄泥洞、溪源洞、白云洞等6个支洞和石泉、井泉、灵泉等3条宽1至3米,深不及膝的小阴河组成。洞内小径盘曲,有“琼楼玉宇”、“渴龙饮水”、“朝天曙色”、“蓬莱叠翠”、“雄鹰独立”、“风飘泪烛”等180多个景点,均为石灰岩溶蚀而成,其中尤以“仙人田”、“炼丹炉”、“荔枝柱”、“苍龙出海”、“童子拜观音”等形象最为逼真。进口为“一扇风”,风声不止,出口是“五更天”,可以使人体验到由昏暗转为光亮的景色。1987年以来不断整修,遇斜坡砌石阶,过溪流架桥梁,主要观景处平缓宽敞,并装有彩灯衬景照明。玉华洞于汉初被人发现后,游踪不断。宋代杨时、李纲等曾游此洞。明徐霞客游后有此洞“弘含奇瑰,炫巧争奇,遍布幽奥”的赞语。洞进出口处岩壁上保留不少宋以来的摩崖石刻。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廖九峰为玉华洞修志7卷,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邑人廖云友重修《玉华洞志》。离洞1公里多的村庄里,有一口直径1米的圆井,小阴河的水由此涌出,水珠呈梅花状,纷纷扬扬,故名“梅花井”。有水泥公路直达洞口,洞口安放着徐霞客铜像,还建有擂茶馆、动物世界标本馆、荷花池等游览设施。幽深的玉华洞是实施洞穴疗法的"天然医院",洞内温度长年保持18C,凉风习习,空气清新,其前洞朝西北低而窄,后洞向西南高而宽,夏日炎炎,后洞空气在洞内受冷下沉往前洞喷出,冬天前洞冷空气在洞内受热上升从后洞喷出,前洞口的风力强达4级,构成闻名的"一扇风",令人心旷神怡,洞内充满丰富的游离子,泉水饱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其环境对于气管炎、关节炎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