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场镇位于茂名市电白区中南部,总面积80.5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人,使用语言为黎话。旦场镇地理位置独特,西南面是水东港,南面频临着南海,大部分居民会以捕鱼为生。北面是山岭连绵,适宜种植荔枝。旦场镇依山傍海,交通十分便利。该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品种布局,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乡镇概况
旦场镇位于广东省电白县中南部,总面积80.5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人,下辖15条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该镇人民一般通用黎话,属于电白县流行的三大方言(粤语、黎话、涯话)之一。
.
行政人口
该镇下辖行政村分别是:王村、青福、低山、红花、红花坡、生龙、平湖、金村、蕉仔、楼阁堂、大伞岭、花园、白蜡塘、旦河、松山,以及居委会。其中,位于镇北部的松山面积最大,王村人口最多,以邓姓氏人为主。村中道路四通八达,每家每户盖起小洋房,公共生活设施逐步完善,正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跨步迈进。
.
地理环境 .
旦场镇地理位置独特,西南面是水东港,南面频临着南海,大部分居民会以捕鱼为生。北面是山岭连绵,适宜种植荔枝。每年的6、7、8、9月份经常遭受在粤西登陆的台风的影响。(以上文字、图片资料来源:邓旭辉)
.
交通概况
旦场镇依山傍海,交通十分便利。境内有吞吐量500吨的白庙港码头;市计委在青福村投资兴建的粤西最大燃料码头(与茂名港货、油码头相距仅1海里,离我省最大渔港——博贺港台也只有15公里),海运可直达全国各大港口;325国道东西贯穿境内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长7.8公里。乡道公路四通八达。
.
经济发展
该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品种布局,推广良种良法,“三高”、“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走“工业立镇”之路,大力建设工业园区解决工业载体问题,实施“回归工程”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非公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取得长足发展;流通领域活跃,市场建设步伐加快,集市贸易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长。
旦场素有“建筑之乡”的美筑,在全国13个省市和地区都设有建筑工区。全镇有建筑企业家300多人,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达12000人。
.
乡土特产 .
旦场“红心”鸭蛋,富有蛋白质、钙、卵磷脂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旦场香芋”个头大,淀粉足,营养丰富。每年6、7月份丰收季节,各地客商纷纷开车到田头抢购,供不应求。此外,旦场荔枝名优品种丰富,有黑叶、白腊、白糖罂、妃子笑、桂味等。旦场荔枝比市同其它主产区的荔枝早熟15天左右,且高产优质,具有果大肉厚核小味纯之优点。
.
民间艺术
电白旦场镇最具代表的民间艺术是旦场村人龙舞。人龙舞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至今已有270多年历史。据村里老人说,旦场村的人龙是这样形成的:当时村人在池塘中游泳,觉得纯粹的游泳已缺乏趣味,于是分成两队人马,举行“战斗”。战斗的规则是:双方都有大人和小孩,大人站在水中,将小孩托在肩上,让小孩对打,前面的小孩被打到水中之后,后面的小孩迅速补上,继续战斗,直到有一队小孩被完全打倒为止。后来人们忽然想到现在这种形式的人龙:大人抬着仰卧的小孩,一个接一个,组成龙身,前面一个小孩坐立大人肩上宛如龙头,这便是人龙。在重大节日,村民便自发组织成人龙进行表演。人龙历经200多年演变与改进,在动作、节奏、斗龙技巧等方面日益完善。如今,旦场村年年“人龙”飞舞,锣鼓喧天,万众欢呼,给全村人带来了欢乐与喜庆,使全村呈现出一派繁荣与祥和的景象。
关注一下我的能力秀网站:http://wm23.cn/wolfman
关注一下梧桐子网站:http://www.wutongzi.com/uc/53755423.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