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恩施
我的家乡----恩施,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西南部。因拥有举世罕见的硒资源而被誉为“世界硒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是湖北省下辖的民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西接重庆市,南邻湖南省,东北部与湖北省宜昌市接壤。世界25首著名的民歌之一的《龙船调》就诞生在恩施州的利川市。因此恩施州又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恩施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恩施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历史篇----春秋为巴子国地;战国为楚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武陵郡,三国先属蜀地后属吴建平郡、武陵与南北朝宋、齐、梁、北周属建平郡、天门郡、武陵郡、信陵君、秭归郡、业州军屯郡、清江郡;隋属巴县,清江郡清江县、开夷县、建始县;唐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五代先后为前、后蜀所据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及辰州、富州、高州、定州等许多小羁縻州;元属归州巴东县、施州见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先后置散毛、龙潭、忠建、毛岭、施南等土司;元末明玉珍据为其所控制;明属夔州建始县、归州巴东县、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南部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设有容美施南、散毛、忠建3个宣抚司,9个安抚司,13个长安司,5个蛮夷长官司。清沿用明制。中华民国元年废府设道存县,民国四年设荆南道,治所恩施县、辖恩施、建始、宣恩、来凤、利川6县,民国十五年改荆南道为施鹤道,鹤峰县改县划入施鹤道,民国十七年改设鄂西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改为第十行政督查区,巴东县划入,州域始为8县之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49年11月6日恩施县城解放,建立湖北恩施行政区,置专员公署,仍辖1955年5月12日改称湖北省恩施专员公署。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月1日正式成立,全州辖恩施市、巴东、建始、利川、来凤、咸丰、宣恩、鹤峰7县1市。1986年11月14日,利川撤县建市。1993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05年开始,州庆日定为8月19日。
地形篇---- 恩施州地形以山区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溶洞溶洼众多,自然风光以“雄、奇、秀、幽、险”著称。自然景观有:位于恩施、利川、咸丰3县市交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星斗山,位于宣恩、鹤峰、恩施和湖南桑植4县市交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姊妹山,咸丰县的坪坝营。黄金洞,小南海,利川腾龙洞、佛宝山大峡洞、水莲洞,巴东神龙溪、格子河石林、水布垭,恩施的梭布垭石林、恩施大峡谷、龙洞河风景区,建始河、黄鹤桥风景区,来凤的仙佛寺风景区,卯洞风景区,鹤峰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木林子等。
风俗篇。女儿会--被誉为“土家情人节”,是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
月半节--又称“鬼节”、“亡人节”。
祝米--土家族人家生了孩子,必会对小生命的出世举行热烈庆典,俗称“整祝米酒”。时间定于“洗三”那天,定于满月之际。
哭嫁--土家族女儿出嫁之前要哭嫁。是土家族婚俗中最富有人情韵味的文化特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