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北温带,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2~46°18之间。全境东西最长约750公里,南北最宽约600公里,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居全国第14位
吉林省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南连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邻黑龙江省。
东部珲春市处于东北亚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距日本海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省会长春市位于东北亚十字交通线的交汇点上。
吉林省具有丰富、优越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东部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雄山托天池,林海藏珍奇”,是世人瞩目的神奇之地。1983年,邓小平同志登上长白山,发出了“不登长白山,终身遗憾!”的赞叹。长白山天池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天池“怪兽”的传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长白山瀑布从天池一角,如玉带从天坠下,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之源。近年发现的长白山大峡谷,集奇峰、怪石、幽谷、秀水、古树、珍草于一体,博大雄浑,洪荒无比。冰清玉洁的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的诗情画意,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1991年,江泽民主席视察吉林时,吟诗盛赞:“寒江雪柳,玉树琼花。”碧波荡漾的松花湖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两岸绿树叠嶂,湖光山影,目不暇接。辉南三角龙湾是古火山喷发口,湖水深邃,景色秀美。中部的长春净月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绿荫如盖,潭水清澈,森林浩瀚,其规模堪称亚洲人工林之最。西部的通榆向海自然保护区,在中国七大湿地中面积最大、生物物种最丰富,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并载入世界著名湿地名录。乾安泥林千姿百态,趣味横生,人称“狼牙坝”,又因恐怖多怪,被称作“魔鬼之谷”。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集安高句丽遗迹闻名海内外,将军坟雄伟壮观,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好太王碑堪称中华民族碑刻艺术的瑰宝。四平叶赫那拉古城建筑雕画精细,汇聚满族文化特点,是著名的民俗风景区。长春伪满皇宫是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宫殿,被国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伪满国务院及“八大部”遗址是伪满洲国的统治中心,由一组日本宫廷式风格的建筑群组成,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农安县的黄龙府古城,为辽金两代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县城内的“辽塔”蜚声遐迩。
此外,敦化唐代渤海的敖东城、长白唐代的灵光塔、珲春清代的龙虎石刻以及吉林文庙、双阳吊水壶、磐石官马溶洞、伊通火山群、集安五女峰、蛟河拉法山、柳河罗通山、四平山门、和龙仙景台、珲春防川等,都是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凡此种种,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辽阔的吉林大地,令海内外旅游观光者流连忘返。
1976年3月18日15时2分36秒,天外来客陨石雨降落在吉林市西北郊区和永吉县。这次陨石雨散落面积达500平方公里,收集到陨石标本138块,总重量2616公斤。其中最大的1号陨石重1770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块石陨石。吉林陨石雨散落面积之大、重量之巨、数量之多、收集之丰,均为世界罕见。吉林陨石雨标本陈列于吉林市陨石博物馆展览大厅,这也是中国惟一的陨石博物馆。
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吉林省旅游景点已发展到300多处。形成了以长白山生态旅游区为龙头,长春净月潭旅游区、吉林松花湖旅游区、吉林北大湖滑雪场以及通榆向海草原湿地旅游区等辐射全省的旅游网络体系。旅游产品结构也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成为生态旅游、冰雪旅游、边境旅游、史迹旅游、民俗旅游、度假旅游等多元化、多层次、各具特色的新格局。特别是以冰雪、森林、湿地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及边境异国旅游已经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吉林省共有49个民族。除汉族外,48个少数民族人口为245.34万人, 占全省总人口的9.15%,主要有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由于历史上的不断互相交往,形成了各民族既杂居、又聚居的状况。吉林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以及33个民族乡(镇)。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2004年,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达到315.59亿元。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唯一连续3次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称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