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洞风景区

家乡区县: 安顺市西秀区

     犀牛洞在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1000米处。犀牛洞又称“伙牛洞”,形成于200万年以前,1975年修建地下提水站时,在洞内挖出牛骨化石,遂改名犀牛洞。

      犀牛洞又称“伙牛洞”,形成于200万年以前,1975年修建地下提水站时,在洞内挖出牛骨化石,遂改犀牛 洞。洞长400多米,宽5-100米,蜿蜒曲折,结构奇特,有澄潭、层楼、别泪、宫殿。钟乳石丰富多彩,有浩瀚无垠的云海,威仪可畏的门卫,怀抱婴儿的苗妇,形象逼真的狮子,白练倒悬的瀑布图等,一幅幅自然画卷,争奇斗胜,目不暇接,中心有个宏伟的园形宫殿,可容千人。顶上的藻井饰满璎珞,中央耸立一根擎天柱,大可合围,高达30余米,上下笔直,分节均匀,每节有细致的直线纹,酷似象牙雕刻,左侧的巨幅石幔,白洞顶下垂,皱纹清晰,色调和谐,与戏台上使用的丝丝绒幕布无异大殿后面,一个百米见方的穹窿,复罩着长70米,宽20米,深27米的碧水龙潭,岸边石笋如林,半山宝塔在望,潭侧一洞,陈列着石锣石鼓,扣之发出金属声,余音回荡,经久不息。整个洞中一时八音齐奏,清脆悦耳,令人称绝。

    洞口被下垂的岩石屏蔽,故外部不为人注意。入洞口,经过 数十米仅可容身的小径,到达洞中广场。广场方圆30米,高20米,四壁镶嵌各种图像,或如帷幔,或如佛龛,或如竹林,或如僧塔,或如石兽,五光十色,形象逼真。广场中矗立几根擎天大柱,镂纹刻花,瑰丽雄伟。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中丘原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5′10″——106°0′50″,北纬25°25′19″——26°10′32″。县域东接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南濒贞丰县、望谟县,西邻关岭自治县,北连六枝特区、普定县。全县总面积1709.42平方千米,南北最长83公里,东西最宽为34公里。县政府所在地城关镇距省会贵阳市122公里,距安顺市27公里。

    镇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坡度变化较大。县境东北部的茅草坡山主峰为全县最高点,海拔1678米,南端田乡北盘江出县界处为最低点,海拔356米,相对高差1322米。镇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山地面积1098平方千米,丘陵面积157.8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63.91%和9.19%。岩溶地貌分布广,占全县总面积60%以上,是贵州省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镇宁自治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跨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及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湿暖共节等特点。地域性温差较大,自北而南,气候随海拔降低而升高,降水量则相反。全年平均气温16.2℃,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6.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7℃,年无霜期长达297-345天,年日照时数为114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277毫米。全县温度适中,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历史沿革:

    县城历史悠久,古为夜郎国领地。始得名于元代,其后历经多次变革。民国2年(1913年)改镇宁州为镇宁县。1949年11月21日镇宁解放,29日成立县人民政府,隶属于安顺专署。1956年划入黔南自治州管辖。1958年关岭、镇宁两县合并为镇宁县,复归安顺行署管辖。1961年两县分开复置。1963年9月11日,成立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这个洞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1996年11月,中国科学院和文物管理部门,我国著名考古专家王善才教授为神农架古犀牛洞古队领队。曾对该洞进行过考古发掘,共出土各种动物化石和旧石器实物1000多件,在出土的动物化石和骨胳残骸中,初步认定的有犀牛、大熊猫、野牛、斑鹿、水鹿、剑齿象、猕猴、豹、狼、獐、麂、豪猪、竹鼠、羊、熊等。

   洞中发现的8具以上的犀牛骨、6具以上的剑齿象骨.其中有年长的,年幼的,大个体,小个体,十分丰富;出土的旧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石锤和雕刻器等20余件。旧石器大多以黑色燧石为原料,也有少量以英砂岩为原料的,多为击打加工而成,该洞的发现对鄂西北古人类活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xian121123

我的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5398154852

我的微博主页:http://weibo.com/5398154852/profile?topnav=1&wvr=6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94861292.html

墨瞳(2015-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