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浪洞镇位于黄平县西北部,东南、东北与旧州镇、平溪相邻,西、西北与黔南州瓮安县永和镇、老坟嘴、小河山乡接壤,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19.3 公里,总面积119.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6公顷,林地面积63.57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62 个村民小组,5012 户,19554 人,其中非农人口1033户,2813 人。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为3535万元,人均纯收入 1400元,粮食总产量在8000吨左右,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
浪洞,仅从名字来看,就可知道这是一个水乡,一个美丽、富饶的渔米之乡。据《黄平县志》记载,“浪洞旧城北三十里,山势磅礴,下衍平田数千亩,其中一亩竟约数亩,内分二池,清原微勇,四时不竭,芜草平铺其上,临观者可望不可即,略近之,顿足则四隅震动,池水鼓荡不已,拾石投之,锵然有声,其蕴蓄渊涵,变动不测,为一方之胜”——“浪洞”因此而得名。
浪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她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黄平县西北部。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理想的旅游休闲胜地。
从浪洞乡人民政府驻地向西沿黄平——浪洞——老坟嘴——瓮安公路而行,沿途山环水绕,绿树藤蔓,青翠欲滴,自然风光无限,堪称绿色走廊。不过7.5公里处,隔岸30米,一寨依山而居,青瓦木房,比鳞节次,鹅卵石小道纵横交错,夕阳下炊烟袅缈,鸡犬相闻。
该寨就是温水塘村大寨,居住着134户606人,著名的“苗疆圣水——浪洞温泉”便在该寨入口处。这里四面山峦叠翠,环境清幽,依山傍水,交通方便。
根据测试结果,该温泉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 ,属弱碱性(PH≈8 ),低硬度、低矿化度的极软水,除微生物未测定外,其它指标基本符合饮用水质标准,并且该温泉的稀有元素锂、锶及偏硅酸均已超过饮料矿泉水水质规定的标准,其中偏硅酸含量较高(42.32mg/L ),接近硅酸矿泉水标准(50mg/L )。同时,该温泉是一个极其有开发价值,具多种用途的宝贵地热水资源。泉眼流量1000 吨 / 天,水质清新,根据省地矿局专家化验已达到饮用水标准。泉水中心温度为47 ℃,塘边温度为42 ℃,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皮肤病有很好的理疗作用。2003 年,浪洞乡人民政府投资4万多元,完成了对浴池的初步改造,提高了接待游客的能力。目前,县人民政府已将温泉的开发纳入县旅游开发规划。
浪洞懵龙宫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水从洞中出,其间有厅、堂、深潭、钟乳等千姿百态,有的似莲花朵朵,有的如盏盏宫灯,浓缩了喀斯特地形特有溶洞景观,号称黔东第一洞。现已开发洞深500余米,开发出景点有万水千山、万里长城、宫廷宝帐等。
浪洞岩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于悬崖绝壁之上有一峰耸拔,四面险绝,一径环绕绝壁,于凹处建石庵如回廊。逢6月19日,远近游客登崖游览,“溪环浪洞”的胜景,鸡犬之声,绿树掩映的寨落,缭绕的炊烟和水雾如诗如画地描绘着美丽的浪洞。
云雾山,时有云雾缭绕,远眺峰峦,如浮云海之上,古时云雾山寺僧以茶为业,茶多名贵,传为贡品。
九曲河,即浪洞河统称,因水势沿村寨环绕而得名,经乡政府驻地由官塘直下长潭,水势和折,每曲一村,期间跳鱼洞盛产油鱼,驰名省内外。
米宝市,浪洞乡政府驻地后一小山丘,传曾有寺院建于此,其中“大雄宝殿”额为明朝建文帝手书,今寺已不存,遗址尚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