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词和赞词是蒙古族吟诵式民间口头文学体裁之一,源远流长,常以诗样的语言、一气呵成的韵律,祝福与赞美美好的事物,是蒙古族民间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祝词和赞词最初产生于劳动,是蒙古族猎户、牧民集体的口头创作作品。古老的祝词、赞词多为对天地山川、自然万物的赞颂,对渔猎畜牧生产的祈求祝福。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逐渐对大自然有了进一步认识,民间祝词、赞词也渐渐退去了原始宗教的色彩,取而代之是对劳动生产的直接描述以及对劳动果实的热烈赞美。祝赞词中最为精彩且数量最多的是赞美日常生活的作品。祝词和赞词是蒙古族传统的民间文学形式,是一种有一定曲调、语言自然流畅、兴致所至一气呵成的自由诗。祝赞词最早由萨满祭词演变而来,在特定的环境中,经特定的礼俗,由特定的人吟颂。
作为蒙古族民间传统文学形式,祝词与赞词在艺术特色上颇具相似性,都以吟唱者的即兴吟诵为主,并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运用比喻手法较多,且语言凝练流畅,感情充沛,尤其讲究节奏的抑扬顿挫。吟唱者常常是自始至终一气呵成。但祝词与赞词因其祝赞对象的不同,内容、形式也有所差别。祝词是对事件或人、事、物未来的美好祝愿与期盼,往往吟诵于事件尚未发生的起始阶段;而赞词不同于祝词,是对事物现阶段的赞美。
百年来,祝赞词伴随着蒙古民族穿过了岁月的长河。今天,它仍然表现出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它是蒙古族社会生活的需要。过去需要它,所以它几乎无处不在;现在仍然需要它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所以在不经意间它依然会出现在我们身边。祝赞词是蒙古族抒情诗的起源,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在现当代蒙古族诗歌中感受到它的旋律。祝赞词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它是蒙古族人民对生活、对人生热爱之情的体现,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美好善良的愿望,它给人以鼓励和希望,促使人积极生活,不断奋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