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初期,先民们就在此安居,繁衍生息。唐虞时代属商国。夏商时隶于梁州。周时武王、成王归马于华山之阳,称华阳地。春秋为晋。战国属秦。秦统一中国后,属内史地,设华阳县,故治在今县城东南武谷川的古城街。西汉属弘农郡。东汉属京兆尹。魏又属弘农郡。晋、后魏属上洛郡。均设上洛县。后周设拒阳郡拒阳县。隋属商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拒阳,以县城在洛水之南易名洛南。
秦岭南麓洛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据考证,远在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境内河口、焦村遗址山土的大量石器带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显著特征。近年来,考古学者又在洛河、石门河、县河交汇处的“龙牙洞”中相继发掘出古猿人牙齿化石及大熊猫和貘的牙齿化石,把洛南的文明史又向前推进了近百万年。史载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曾随黄帝南巡到洛南,“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指掌而创文字”。其字28个。
洛南属革命老区,是鄂豫陕、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唐澍、刘志丹、徐向前、程子华、徐海东、刘华清、李先念、汪锋等曾挥戈秦蟒,转战洛水。
陕西洛南盆地距离西安100多公里,位于东秦岭。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这里居住,它不仅是现代人类的摇篮之一,更是人类文明最早开放的一支最艳丽的奇葩。从上世纪末,我国考古人员就开始在这里探测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连续18年的考古发掘目前有了新的进展。
最密集石制品 探秘70万年前人类足迹
1月25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发掘考古最新重大成果。据了解,2011年4月到10月,考古队对张豁口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共揭露遗址170余平方米,从遗址不同时代形成的黄土层中已出土各类石制品20000余件,并在遗址周围陆续采集到脱层石制品数百件;2012年9至12月,考古队新清理遗址面积1300余平方米,新出土各类石制品18000余件。
据考古队专家介绍,这些石制品既包含有手斧、手镐、薄刃斧、砍砸器、大型石刀和石球等重型器物,又含有轻型的刮削器和尖状器等。除了出土的数量和类型惊人,一些石制品出土时还可以在原地拼合起来。另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原始人类打制石器时遗留的作业点。
东北亚:数量最多 类型最全 加工最好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社江研究员介绍,目前秦岭洛南石器遗址年代确定在70万年至3到5万年之间,手斧等石器现发掘能确定年代为25万年至7万年左右。“它的数量之多,类型种类之完整,以及加工的手艺都是东北亚地区,包括西伯利亚在内最好的。”王社江讲道,在美丽的洛南盆地“四十里梁塬”地带,旧石器遗址沿梁脊连片分布、密度大,几乎所有的梁脊上,都能看到散落在地表的石制品,发掘现场堪称壮观。
洛南:古为中国南北文化汇集地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社江表示,在洛南发现流行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侧阿舍利工业的手斧、薄刃斧和手镐等典型器物组合,是迄今为止在我国甚至整个东亚地区阿舍利工业器物最为集中的发现,它侧面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大传播。“如此规模的遗址,也充分说明以往在洛南盆地发现阿舍利类型工具组合不是偶然的,洛南在中国历史上处于南北文化汇集地,所以这里保存着数量惊人的该类遗址。”王社江说。
2011年首次证明形成年代
2011年4月,在对孟洼旧石器遗址抢救性发掘过程中,意外地在城关镇中心村张豁口地点长20余米、高约2米的黄土地层剖面上,采集到包括两面修理刃缘的手镐在内的数十件石制品。
此次洛南石器遗址发现了丰富的流行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部阿舍利工业的器物组合,并首次从地层关系上证明了阿舍利工业类型的典型器物在洛南盆地出现的年代不晚于第二级阶地上部黄土堆积物形成的时代。这对认识东亚地区旧石器工业面貌、东西方旧石器文化比较研究以及与现代人类起源有关的环境变迁与技术行为关系等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也为洛南盆地未来旧石器遗址的保护范围提供了依据。
国家文物局:意义不亚于兵马俑
2011年9月10日至12日,洛南盆地旧石器发掘现场研究会在洛南县召开,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全国20多家文博考古机构、大学的40多位中国旧石器考古界的专家,齐聚洛南县城,认为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在世界旧石器遗址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地位应与世界著名的肯尼亚东非大裂谷、法国阿舍利、南非旧石器遗址并肩,应与国内著名的河北泥和湾盆地、广西百色旧石器遗址齐名。
2011年11月6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洛南县检查了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发掘工作后,无比激动地说:“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的发掘,其意义绝不亚于陕西兵马俑的发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