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旱作农业

家乡区县: 内蒙古敖汉旗

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成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3年5月21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布会上,敖汉旱作农业系统等19个传统农业系统成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为我旗授牌。
  我旗在获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后,按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要求,积极开展申报工作。与此同时,按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制定保护和发展规划,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纳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内,成立敖汉旗农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管理局,实施专项推进。加大农业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在敖汉信息报和敖汉农业网开辟了宣传专栏,切实提高公众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增强公众参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识,大力宣传我旗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提高我旗旱作农业系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设定保护区,调整保护区结构,形成核心区、缓冲区、辐射区三级保护体系,在核心区进行重点保护,发展有机农业,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逐步辐射到全旗,维持旱作农业生态系统平衡,为杂粮生产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扶持龙头企业,打造杂粮品牌,重点培育年生产能力1万吨以上龙头企业1-2个,带动特色杂粮产业发展壮大。重点建设以远古科技等龙头企业带动,惠隆杂粮合作社等农民组织为补充的杂粮生产、销售网络,打造“八千粟”、“孟克河”等一批有机、绿色杂粮品牌,加强营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形式,加强销售点网点建设力度。建设农业景观,大力发展旅游业,重点在宝国吐乡建立传统杂粮生产示范区,保持牛耕人锄的传统耕作方式。

      吸引国内外游客参观,品味经过八八千年的风风雨雨,时代的变迁,粟和黍这一古老的物种不但没有在敖汉这片土地上灭绝和消失,而且繁衍不息代代传承。在四家子镇热水旅游区建设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示范区,通过谷子品种选择,在山坡上形成红、黄、白、绿相互交衬的农业生态景观,使游客在享受塞外神汤的同时,目睹八千年文化的神韵。

马春雪(2015-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