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石隶属叶腊石,石质细润,通灵清亮,质地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巴林福黄石质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巴林石中鸡血石,有“草原瑰宝”之美誉,该石温润脆爽,软硬适中,宜于镌刻,是石中妙品,令人在玩赏之余,不禁产生丰富的遐想,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溶“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其评价正可为巴林石之写照。巴林石,巴林矿主要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巴林右旗大板镇西北,雅玛吐山北面的大小化石山一带。其学名叫叶腊石。与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印石”。巴林石的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精美绝伦。早在800多年前就已发现,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被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不过也只是被那时人们将它用于生活用品,如石碗、石臼。巴林石大面积开采的历史较短,1973年我国正式大规模勘探开采巴林石。1978年国家轻工业部才将巴林石矿列为我国三大彩石基地之一,正式命名为中国巴林石。在“四大印石”中巴林石最为年轻,但因品质高,且产量逐年减少,升值潜力巨大,市场价值已经高于其他的传统印石。到今天,巴林石名品辈出,为中国印章石重重地描出精彩的一笔。
巴林石质细腻,温润柔和,透明度较高,硬度却比寿山巴林石
石、青田石、昌化石软,宜于治印或雕刻精细工艺品,为上乘石料,稍显不足的是色素成分不够稳定,比如鸡血石,巴林鸡血石较易氧化、褪色,尤其是在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下,汞极易分解,半年后,平均有60%的鸡血石都有不同程度的褪色现象。再细看两者的质地,巴林石多花纹,昌化较纯粹。所以也有同行称赞两者是“南血北地”(巴林石地子好),各有千秋。
它是藏品中之珍品。多次在国内参展,誉满南北东西,从港澳地区,到东南亚各国,从欧美到东瀛,几乎传遍世界的每个地方,名扬四海。巴林石在出口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以来,一直受到世人瞩目。1979年在美国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中,有7件巴林石展品,备受青睐。巴林石作为石文化,内涵丰富,它不仅涵盖着赤峰地区远古文明的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深厚底蕴,而且将以精美的石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写下重重的一抹。巴林石的分类命名,基本上采用传统印章石的品名,但也不乏自己的名份。巴林石大体上可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