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赐1922年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1943年,中学毕业的苏天赐在重庆考入了当时的国立艺专西画科,毕业后,任教广东省立艺专,不久即辞教而学从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林凤眠先生。1951年以来,先后在山东大学艺术系、华东艺专和南京艺术学院任教。
在林枫眠先生的引导和启发下,苏先生自觉地将东方绘画的线条融入到油画中去,使富有变化和内涵的线条还原到绚丽的色彩之中。苏天赐的油画作品,无论是人物,或是静物和风景,线条在其中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们在有序和无序之间穿梭与游动,赋予作品一种东方的灵动与神韵。苏天赐先生两幅代表作《黑衣女青年像》和《蓝衣女像》,用舒放快捷的笔触完成了对色彩的铺设,使人物愈发的坚实厚重,而人物与背景的色彩处理也使作品具有了某种东方神韵。人物的造型生动而优雅,这体现出了画家深厚的素描功底,同时也使作品充满动感与时代气息,成为中国油画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也奠定了苏老的艺术地位,被称为中国当代油画家的领军人物。
苏老名作《黑衣女像》,完成于1949年,当时苏老自己觉得“到达了一个驿站”。据悉这幅画的模特正是画家妻子。很多人以为画中有意大利画家莫迪格若尼的影响,但事实上苏老形成了自己带有东方情韵的美学语言,“深受东方传统的浸濡,有瓷器上青花一般的飘逸线条,有浓重的情怀,但是不粗野”。文革中,这幅作品被红卫兵抄走,被拿到工厂、农村几经批判后存放在四旧室中度过了十年,却在垃圾堆中被一位有心的学生捡回。目前这幅画被收藏在中国美术馆。
苏天赐生前是南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油画研究会顾问。据苏天赐先生的女儿苏凌介绍,父亲在化疗期间还一直惦记着画画,并在医院写了一篇上万字的自传性文章《我站在画布面前》。他在文章中谈了自己对画画、对大自然的认识,以随笔的形式回顾了自己一生对艺术的探索过程。他说,塞尚是手里拿着画笔死去的,他也要这样。
苏老的学生、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冯健亲说,在苏老人生的最后阶段,老人仍准备大干一场,就是不能开口说话了,还用笔表达自己的想法。苏老的突然过世,给他和活着的人留下了很多遗憾。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油画家陈世宁说,苏老对中外美术都有研究,他的作品体现了中国人的艺术追求,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去世是中国油画界的一大损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