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我们都那么的渴望长大,以为长大后就可以挣脱束缚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没有意料到原来长大后,我们会迷茫,生活也会失控。
成长后才发现这个世界太过大了,大得我们时常不知道应该如何做正确的抉择,时常在一个分叉口迷失了方向却还浑然不知。又时常处于矛盾之中,认为生活若太平淡便缺少激情,若太动荡又觉生活太难。生活若太安静会觉得怎么会那么孤单,若太热闹了又觉得缺少了私人空间。渐渐的丧失了一种平衡感。这时才幻想着,要是能有时光机将我们送回无忧无虑的小时候那该多好。可时间却是永远无法逆流的长河。
其实,和我一样的人有很多吧。因为从小家境清贫,自我又没有什么特别拔萃的优点,所以总是因为贫瘠而自卑,又因为自卑而过度自尊,却又曾热烈的为了某个人或某件事不顾一切的放下尊严,最后却因为命运的不眷顾而换来惨淡的收场,使得我对人事常感失望。而命运又时常和我开玩笑,一次次的将重大责难和变故加之我身,在那些黯淡无光的日子里,没有人秉烛照亮它,除了自己。
我想,一个人若是在生命中经历过一两次重大的失去或变故,或是目睹了一些深厚情谊的幻灭,便会对人生的聚散离别多了一些了解和敬畏。在此后的岁月里,虽然我们会从那种阵痛中慢慢复原,再试图与外界建立起信任,但却很难再有之前对待感情与事物的那般笃定。也很难再觉得与某个人,某种事物的交集是天注定不可拆的,之间的结局会是美好的。有时这种略带悲观的想法不是出于退缩或者质疑,而是历经万难后再也做不到那种不顾一切了。只觉人情凉薄,世事无常,放任一切顺其自然的去或留。
有时想不明白这种只求一切聚散都顺其自然的稳妥感,到底是算作一种成长还是一种退步。但无论如何,这都在迫使我们不再像从前那么单纯了。
无情岁月令那些天真幼稚在受伤之后一夕成长,渐渐懂得了如何喜怒不形于色。此后,要选择加固内心的防线,尽量不对人事怀揣希望,对世事也充满着狐疑,学会以世故圆滑的面孔来待人,不轻易的坦然心扉,才能给自己加以一层保护色,才能以坚强的面孔来示人,以便现实利剑刺向我们心脏的时候,我们才有足够的能量去对抗。
<三>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年少的时候有多么的重情义,可在历经人事淡薄之后,情义二字却再也没了从前的分量。
曾经,面对爱情时,只要认定了对方,便甘愿向对方倾注自己所有的柔情与痴狂,哪怕对方毫无回应也无妨。更加不会去计较对方的家世背景,也不会去担忧前路茫茫,情路将会如何发展。有人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而对方就是那一粒沙,一朵花,是那一季青涩年华里的天与地。
就我自己而言,原是很鄙夷那些在感情中处处留有余地的,认为真正的喜欢就是不顾一切甚至忘我的,什么家境,什么现实都是狗屁。
可到了后来,在一次次的被辜负和背叛之后,我在情感的抉择里变得谨慎了起来,再也无法拾起年少时那种对于爱情的憧憬,很难再喜欢一个人能喜欢得不顾一切,我会开始去考虑现实的种种因素,会开始去考虑对方的家境与自己的身世可否匹配,会去考虑对方的存在能否给自己的生活带去新的希望,若是在一起了前路是不是足够光明,甚或是自己可否配得上对方,在感情中会给自己留出很大一块用以抽身的余地。
举个例子,有人说“男人一旦有钱就会变坏”。其实,并不是钱让某些人变坏,而是基于金钱后的诱惑带来的是机会和资本,自然而然身边便会涌现出一波诱惑。也更没有好女孩会在一夕之间变坏,她只是与心底的浮华与寂寞久别重逢,懂得如何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为了某个男生倾注自己所有的年华与爱恋。
王小波说过“爱你如同爱生命”,可当今社会又有几个人能做到爱谁逾越爱自己的生命呢?其实我们爱的最多的都是自己。
就拿我自己来说,一来,因为我都不够爱生命,甚至在阴郁懵懂无知的年月里扬言要放弃生命,所以我是不配说“爱谁如同爱生命”的,二来,因为自身的冷漠和怯懦,我都不够爱自己,怎敢说爱谁逾越爱生命。
况且在时间的涤荡过后,才明白那些曾疯狂喜欢的,爱过的原来都是不作数的,也是注定要被浪费掉的。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岁数,一定不能太天真,否则会被当做愚钝。
什么青春,什么成长其实都只是时间的一场把戏。唯一的分别只是有的戏太过有情而令人动容,而有的戏却太过无情令人锥心,我们都在时间的长河里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变化着。
<四>
而那些还留存在我们的生命中屈指可数的亲情,友情或爱情都没有因为彼此的改变而离弃,便是最难得的可贵。也是这些情分让我明了人生中或许一切都可以失去,唯独心底对这个世界残存的友善和几许真挚与柔软,却万万不敢,也不能失去。
我们要做的,是当有一天,面对自己的时候还看得清自己最真实的面孔,而没有将面具一同嵌进了肉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