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你的幻觉

家乡区县: 贵州省盘县

但是人类毕竟是个麻烦的动物。既得陇,复望蜀。

人类投入劳动力和时间来工作,换取物质资料以生活,顺便满足精神需求。但人类不是机器,还需要些别的。
比如,工作得有意义,最好是有前途,还能带来社会地位——当然,考虑到这些的,基本已经不会挨饿受冻了就是。
如上所述,工作这事儿,本身并不是自然存在的,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不得已。非要从一个以时间和劳动力换物质资料的事情里,强求太多的精神愉悦和自我满足,不是不可以,但没那么必要。

百达翡丽表有个广告,说“你无法拥有百达翡丽,你只是替后代保管它。”
实际上道出了人生真谛。按人世忽如寄,寿无金石固,真没什么,是独一无二属于你的。比如张佳玮买了一个房子,产权七十年,而张佳玮买完房子后只活了六十九年,虽然法理上有别的可说,但张佳玮拥有那房子,也就真只有六十九年。
所谓“七十年”,也只是暂且让你有“这些都属于我”的幻觉罢了。
所以人的精神需求,许多是基于体验与感受,得出的幻觉。许多事情,我们并不真正拥有。真属于我们的,是体验、记忆和感受,以及综合这些,得到的一些认知。
比如,我们谁都无法真正拥有自己的爱人,我们只是通过一些外在表象,诸如拥抱、亲吻、对方递来的眼神,获得一种“我拥有着对方呢”的感觉,然后就幸福了。

我活到现在,一直在做自由职业,没上过一天班。许多朋友谈起来,总觉得我很自由。

做自由职业,自然有其确实的好处。比如,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合作熟了的编辑,彼此递一言两语,意思明白了,就不用多掰扯。你提要求,我交稿子,大家齐活儿。
对生活,自己心里也比较有数。比如某段时间很忙,但明确知道自己能挣到钱。某段时间钱少,嗯,但能享受点闲空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收入和闲空难两全,好在自己也能权衡。
但其实,坏处也不少。比如,永远解释不清自己是干嘛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妈跟亲友解释我是自由撰稿人,不懂;“那他在电视台做解说”,噢人家懂了。
比如,实际上因为心理压力,并不那么自由。

在这个物质相对丰满的时代,快乐和忧愁,其实都是精神上的。
忧愁来自一种切身的起伏感。这种感觉很微妙,甚至不能说是危机感。但总有些力量在推动着你:“如果我这些时间不是用来玩儿,而是正经看看书,写写字,应该会好一些吧?”
“如果我把这些时间用在跑步、看博物馆、做短途旅游,好像比玩游戏和赖床有意义呵?!”

快乐则是一种想法,“如果我今天不高兴写约稿,我也可以跑出去溜达一整天。”——虽然实际上,因为前一种起伏感在压迫着,我不太会这么做。快乐,也无非来自于确认自己有这么种选择权罢了。

如是,所谓快乐与自由,其实很多还是出于一种幻觉,一种归类后的自我认知。
事情本身存在于那里,只是你可以通过各类想法,来将其加工成不同的模样,最后造成一种幻觉,让自己快乐或忧愁,如是而已。

关于自由,另有一种说法。萨特举个例子:囚犯也是自由的,比如他有越狱的自由——只是得相应的承担责任。
同样,张佳玮也有随时随地去酒池肉林的自由,只要别怕付不起账。
我的许多朋友工作得累,都说起过想要自由,然而一想到获得自由的同时会失去未来的经济保障,就有些胆寒。但实际上,如上所述:他们失去了相对的自由,但获得了经济上的安全感这一精神需求;我获得的是自由的幻觉,但我就没有安全感。
自由和安全,也只是幻觉制造的两种不同快感而已。

工作的意义,人生的意义,自己处境的意义,大致也只是这样的幻觉产品。
如上所述,这个时代,大多数工作能够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求,所以多出来的,很大程度是精神需求。
如果觉得高兴,就切切实实的高兴;如果觉得不高兴,多想一想:所谓的等级高下、精神需求,绝大多数也只是人类制造出来自我愉悦用的而已。
庄子说蜗牛两个角上,各有一个国,经常打仗,拼死竞逐,争夺那点领地。
在我想来,一种合适的态度是这样的:
高兴的时候,把自己当战胜方。不高兴的时候,把自己当看待这一切的庄子好了。

当然会有人说:这样想不客观啊,是自我麻醉啊,如此云云,那么换个角度想想好了。人类是无法完全明了他人的,了解自己都够呛。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也只是根据自己不那么宽泛的信息渠道,自己加工出来的概念。反正对世界的认知也是糊里糊涂,想法子让自己高兴一点就是了呗。毕竟,那些让你不快乐的精神因素,大多也只是幻觉。

 

sunflower(2015-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