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梦想,世界的大佛

家乡区县: 乐山市市中区

乐山大佛修造耗用时间近一个世纪,屹立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乐山大佛当时的开凿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上的信仰,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意和政治、文化、交通等多种元素。只有很好的研究和挖掘乐山大佛当时开凿时的历史源渊,才能更好的宣传乐山大佛的佛教文化思想,更好的保护和发挥乐山大佛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动乐山大佛的文化艺术研究和保护。

据民间传说,当时乐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住持是海通和尚。当时凌云山下有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民间传说虽然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但也反应了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当时人们的文化思想意识,从测面也看到了我们的祖先在治理大然时特有的文化智慧,也可感受到当时的自然风景和文化背景,这也是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根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史料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乐山处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将一座硕大无朋的山峰开凿成一尊佛,而且这尊佛结构和谐、比例均称、形象端庄,成为唐代佛教摩崖造像的精品。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体身高71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唐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余年,大佛两侧断崖和登山道上,有许多石龛造像,多是盛唐作品。“乐山大佛”是后来人们对大佛的通称,由于历史的原因,建造于唐代地这座大佛真实的官方名称却一直是迷,根据专家考察考证,“乐山大佛”的真实官方名称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根据1989年启动的“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
科研项目,这其间在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的时候,发现大佛龛窟右侧临江一面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巨大的摩崖碑,即《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经实测该碑高6.6米,相当于两层楼房的高度;碑宽3.8米;面积为25.08平方米。这通摩崖碑的发现具有相当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直接确定了这座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也是研究“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现存唯一可靠的第一手直接文献。

今天的乐山大佛不仅仅是一尊佛而已了,已经形成一个具有旅游、宗教、文化、艺术、休闲等完整的乐山大佛文化景区。乐山大佛不仅是西南佛国的佛教圣地,同时也是西南地区旅游文化的名胜景区;不仅宣扬了佛教文化信仰,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从成都到乐山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全长169公里,从乐山至峨嵋山只有30多公里,游览乐山大佛和峨嵋山成为一线。因此,乐山大佛今天已经是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乐山大佛文化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凌云山紧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宋代文人邵博曾赞美说:“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嘉州之胜曰凌云。”乐山大佛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乐山大佛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深情自若,比例匀称,山水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在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大佛背靠山崖,面临大江,当游客们观赏大佛时,同时也就游览了凌云山的胜景。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了乐山巨形睡佛景观。山形似一尊巨型睡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巨型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仰面朝天,慈祥凝重,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型睡佛的心胸部位。巨型睡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型睡佛的发髻、睫毛鼻梁、双唇和下颚。巨型睡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这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

在由乐山凌云寺、乐山大佛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弥勒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照观法师对莅临此次探讨会的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表示感谢,着重介绍到“发展文化是各个寺院的主要工作之一,乐山地区佛教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很多与佛教相关的历史遗迹与图文资料。过去我们对乐山大佛和乐山佛教历史文化虽然重视,但是深入挖掘的还不够。邀请全国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探讨,就是要提升乐山大佛与乐山佛教文化属性,让更多人感受乐山大佛的雄壮之美外,了解乐山大佛与乐山佛教的历史文化,为后人留下更多的宝贵文化资料。”照观法师强调乐山大佛是乐山文化的代表,专注乐山大佛的特点,加强乐山佛教历史文化研究,以此来梳理乐山佛教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永寿法师认为“文化是佛教的基础,也是佛教在社会影响最重要的传播方式。过去佛教文化曾经改变了中国文化的格局,未来中国佛教发展仍然离不开文化的作用。乐山连续两年举办佛教文化研讨会,为四川佛教树立了榜样,走在了四川佛教的前面。只要乐山佛教坚持不懈,一定会有一个新的面貌出现。”永寿法师不仅赞叹褒奖了乐山佛教界积极主动做文化事业,功德甚大,也对乐山佛教界的发展寄予了厚望。

能力秀:http://www.wm23.cn/minami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97558765.html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87059081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1787059081/profile?topnav=1&wvr=6&sudaref=www.wm23.cn

sado(2015-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