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群众的饮食,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差异较大。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桃源、广平、建设等乡镇群众生活较好;均溪、太华等乡镇属中等;屏山、济阳、吴山等较差。
依照这三个层次,主粮分别为大米,大米、地瓜混杂,地瓜;副食分别为地瓜、粟、芋等。土改后,农民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大米一度为主粮。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天灾人祸,农民曾以“瓜菜”等充饥。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加上推广水稻优良品种和使用化肥,粮食连年增产,农民的生活水 平得到较大辐度的提高。主粮不仅以大米为主,还用大米为饲料,发展家禽家畜等。
以前因为贫穷,人们三餐的菜很简单。主菜为各时令出产的筑菜。较有名气的有“郭村蒜葱,小田白菜,宋京果菜。”大多是自种自给。干的有后路的“咸糟菜”,前路的酸菜,以及豆子,腊肉脯、鸭腊脯等。煮菜下油少。汤更不讲究。肉以猪肉为主,一年中只有过年过节才有些猪肉
依照三个层次三餐也略有不同,分别为两干一稀、两稀一干、地瓜配稀饭汤。过年过节都做米棵。农忙时加一回点心。用餐时,家庭人口多的,客人和男人先,妇女和小孩后。用餐前,小辈要请长辈进餐,不可擅自先吃。早晚二餐要全家人一齐用餐。人们除直接把大米、地瓜煮熟蒸熟食用外,还把它们加工成各种粮食制品。米制品有米粉(粉干),珍珠粉、米粿(粳米做的),糍粑(糯米做的),九层棵,米冻粿,灯盏棵等。地瓜制品有:地瓜干(或丝或条),地瓜粉等。
至于饮料,解放前只有茶和酒。现在不仅有茶有酒,而且有各种饮料。常见的有汽水、可乐、各种果汁、各种营养饮料、咖啡、牛奶、豆浆等。茶和酒除了自制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红酒、土米烧、地瓜酒外,还有各种名茶名酒和啤酒。近几年又增添了绞股蓝。
解放前水果品种不多且量少。八O年前常见的有桃、李、梅、草毒、柿子、抽子、梨、桔子等。八O年后,又增加了山东梨、苹果、香蕉、芦柑、荔枝、龙眼、杏、金桔、葡萄、香瓜、石榴等等。市场上长年水果不断,还有各种水果制成罐头蜜饯、果脯等。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搞活,人们的生活水乎逐步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生话更丰富多彩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