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吃”完之后是不是觉得我们家乡确实是块风水宝地了呢?对,就是!不过,我告诉你,还不止哦!云梦还是一个出俊杰孝子的好地方呢!这里民风淳朴,人性善良,有好多草根孝子哦!我身边就有......好了,不扯野棉花了,下面就来说说那些让我瞻仰已久的家乡偶像们吧!
斗子文
斗谷于菟:(生卒年待考),芈姓,字子文,斗伯比之子;斗邑人(今湖北郧西)。著名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斗谷于菟因是在农历5月5日生,其母为斗伯比表妹,郧夫人之女,与斗伯比私通生下一子,郧夫人为遮其丑弃于梦泽,郧子于梦泽田猎,见虎方抱一婴儿,喂之以乳,见人亦不畏避,郧子以为神物,后带回郧国命其女抚养。逾年,送其女于楚,与斗伯比成亲。楚国人称“乳”为“谷”,称“虎”为“于菟”,故名斗谷于菟。
楚成王初立时,楚子元乱国,为斗班所杀。在楚子元内乱平定后的楚成王八年(公元前664年),楚成王以斗谷于菟为令尹,自己亦日渐成长,楚国政局从此稳定,并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北上争霸。斗子文,又名斗谷於菟,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令尹之一,对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身世,史籍《左传·宣公四年》有详细的记载,说:“初,若敖娶于妘,生斗伯比。若敖卒,以其母畜于妘,淫于妘子之女,生子文焉。妘夫人使弃诸梦中。虎乳之。妘子田,见之,惧而归。夫人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故命之曰斗谷於菟。以其女妻伯比。实为令尹子文。据此说法,斗子文系楚国君若敖熊仪之后,或熊仪之子别封斗邑,为斗氏之祖,亦号称若敖。班固称“班氏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也”。可见斗射师、斗班、斗谷于菟等均属若敖氏之族,对平定楚子元内乱,起了重要作用。正因此,斗谷于菟才被任命为令尹这一要职的。
黄香
黄香(约68年—122年),字文强(一作文疆),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人。东汉时期官员、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他年方九岁时,便知事亲之理,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后任郎中、尚书郎、尚书左丞。又升任尚书令,任内勤于国事,一心为公,晓熟习边防事务,调度军政有方,受到汉和帝的恩宠。后出任魏郡太守,于水灾发生时以自己的俸禄赏赐来赈济灾民。不久被免职,数月后在家中去世。其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黄香著有赋、笺、奏、书、令等共五篇。《全后汉文》又收录有《九宫赋》、《让东郡太守疏》、《留为尚书令上疏》、《乐承王苌罪议》、《天子冠颂》、《屏风铭》等。
扇枕温衾
黄香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九岁时母亲便去世,又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除平时帮助父亲操持农活、料理家务外,冬天还要为父亲暖和被子,夏天为父亲扇凉席子,对父亲十分尽心尽孝,人们都夸他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唐李翰就有“老莱斑衣,黄香扇枕”之语。
云梦盘鳝
湖北省云梦县有一道鲜嫩可口、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盘鳝”。据说这道菜同黄香有着一段传说。一天,黄香从山上打柴回来,见路上有一条两三尺长的长虫快要渴死,就将它带回家放进屋后的小河沟里。那长虫见了水后就活了过来,似乎感激向黄香点了三个头,就钻进了河底。一年,黄香的父亲突然患了一种面黄肌瘦、四肢无力的怪病,无论黄香请来远近闻名的郎中诊治,还是黄香自己的精心调理,父亲的病就是不见好转。黄香为此不思茶饭,人瘦了不少。一夜,长虫突然托梦给黄香说,它本是玉皇大帝身边黄龙童子,因偷吃太上老君八卦炉里未炼到火候的仙丹,而在天庭发疯,被贬下凡间,让他变成无牙无舌无鳞的长虫,赐名鳝鱼,不得超生;要多做善事。又说,那一日多蒙黄香及时相救,使他不至干渴而死,得以繁衍后代,他愿以儿孙之躯报答救命之恩。
黄香一听鳝鱼要以儿孙之躯相报,忙拒绝,但鳝鱼一定要报答。黄香在一梦醒来,便来到屋后河沟观看,果然见沟里有无数笔杆般长短,笔杆般粗细的鳝鱼,就用鱼篓装了一些回去。因为这些鳝鱼个体太小,剖不能剖,剁不能剁,黄香就将它们放进清水里养上一二天,让它们把肚子里的泥浆、杂质吐净后,再倒入开水锅里氽一下。这些小鳝鱼经过开水一氽,一条条地都缩成头朝里尾向外的圆盘形。黄香又将这些盘形鳝鱼放在锅里加上油、盐、葱、蒜、胡椒、酱油等佐料煎熟后,再加少许水盖上锅盖焖一下,便端给父亲吃。说也奇怪,父亲带肉带骨头地吃了盘鳝后,病就完全好了!
后来,人们就依据黄香烹饪“盘鳝”的作法,将这道佳肴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在吃法上除了连肉带骨头的吞下肚外,还可以用筷子夹住鳝鱼的头,在其脖子上轻轻咬着不放,然后将鳝鱼头轻轻一拉,鱼骨就会脱离,肉即吃下。因幼小鳝鱼肉嫩骨细,烹饪后肉香骨脆,味道鲜美,所以历代美食家都有“笔杆鳝鱼马蹄龟”之评说。
邹观光
[明](公元一五九五年前后在世)字孚如,德安府云梦(今湖北云梦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前后在世。万历八年(公元一五八o年)进士。为吏部郎,公平廉正,门无私谒。性孝友,父卒,庐墓三年。藏书数千卷于学舍,使士子就读;建尚行书院讲学,学者多从之。与吉安邹元标齐名,时称“二邹先生”,官至南京兵部郎中。擢太仆寺少卿,未上而卒。观光著有《孚如集》,《四库总目》传于世。
吴禄贞
吴禄贞(1880—1911),字绶卿,汉族,湖北省云梦县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勇赴国难为国捐躯的盖世英杰,被孙中山授为大将军的辛亥革命先驱。1896年怀着为国雪耻的志愿,毅然投军。与孙武、傅慈祥等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成为挚友。1898年,被推荐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陆军,在校结识了张绍曾、蓝天蔚,三人学习成绩突出,志趣不凡,被称为“士官三杰”。他决心以革命排满为己任,走上革命道路。发起组织励志会,又毅然加入兴中会。他体格瘦小,谈吐了得,为事专断,不喜为人下,花钱如流水,纳娼为妾遂破费良多。其事迹被后人编为戏曲。其与云南的蔡锷齐名,时称北吴南蔡。
吴禄贞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爱国民主革命者,他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多方面的才能在革命党人中享有崇高威望。武昌起义后,湖北革命党人开会商议,认定最适合的都督是吴禄贞。他敢于在清政府统治的中心地区发动起义,他对袁世凯的清醒认识也远远高出一般的革命党人。许多史家认为,如果吴禄贞不死,他的计划得以实现,中国历史可以呈现另一种局面。可惜,吴禄贞缺少对敌人的警惕,甚至认为护卫自己是怯弱的表现,以致遭到了毒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他的英名和业绩,将永载史册。
看完之后,有没有觉得很感动呢?反正我是更加崇拜他们了.哎呦!我得去擦擦眼泪了...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