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十二景之渼陂泛舟(存在)

家乡区县: 西安市户县

渼陂泛舟

 渼陂晴泛木兰桡, 石畔鸣泉杂洞箫。
曳上布帆风送棹。 拖成练匹浪漂绡。
波澜转折仙源路, 桃李阴秾太史桥。
佐酒鱼羹牛首荠, 流连日暮乱云飘。

  渼陂,是唐代京城长安西南著名的风景名胜 。在今户县城西五里的涝河故道上,合胡公泉、渼泉、白沙泉之水而成。《说文》曰:“陂也,一曰池也。”又解为:“蓄水为陂”。《十道志》曰:“直五味陂,陂鱼甚美,因名之。”《重修渼陂石桥记》载:美之从水,后人加之也。《长安志》曰:“杜子美诗,俱作渼,与美通。”《说文》曰:“渼陂在京兆户县,其周一十四里,北流入涝水。”

  渼陂作为京郊的名胜,吸引了无数的达官贵人、骚人墨客踏青游览,戏水弄舟,载酒吟诗,乐不思归。著名诗人杜甫、岑参、韦应物、韦庄、郑谷等乘兴泛舟,留下大量诗篇。

  渼陂昔日盛产陂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传说可治痔瘘,健身益寿,游客争相采捕。《长安志》记载:“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敕渼陂令,尚食,使收管,不得杂入采捕。其水任百姓灌溉,勿令废碾硙之用。文宗初,诏并还府县。”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凤翔为官时,和弟苏辙尝到友人送去的渼陂鱼,赞不绝口,各写长诗留念。《古今图书集成》102册记载:“元季为兵所坏,水去陂涸,今唯水硙存焉。”后世虽多次修复,终难再现昔日胜景。

  唐代诗仙杜甫有诗赞曰:“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鱼吹细浪摇隔扇,燕蹴飞花落舞筵。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见杜甫《城西陂泛舟》)

《说文》载:“渼陂在户县,周十四里,北流入涝水”。《十道志》载:“本五味陂,陂鱼甚美,因名之.”
渼陂在唐代是京畿游览胜地,著名诗人杜甫、岑参、韦应物、温庭筠、郑谷、韦庄等,都曾在此泛舟游宴赋诗。郑谷、韦庄在渼陂并筑有别墅。至宋代,渼陂仍是“翠峰横前,修竹蔽岸,澄波浸空,上下一碧,信乎其气象清绝,为关中山水最佳处也。”(宋张伋《空翠堂记》)诗人章惇、李騊、苏旦等,都在渼陂留下诗篇。

明崇祯十二年(1639)《重建渼陂记》碑载;“逮元人以渼陂之鱼能治瘘,因决陂取鱼,陂之亡也迄今三百余岁矣!水落土出,尽为稻垄,惟渼水无恙,仅留陂之一字,与渼水共存焉。……昔时平原绿野,清风水波,奇峰之石,夹道之竹,以及啁啾并喧者,杳然无存矣。”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崇祯十二年(1639)曾两次重修,恢复部分胜迹,使其又成为绿荫掩映,百羽萃集,气象清幽的游览胜地。至清代以迄民国,逐渐凋零,再未重修,古迹如纪念杜甫之空翠堂(详见第五章第四节《其它》),亦已残破不堪,渼水变成溪流,“泛舟”已成烟云往事。

唐代时候,渼陂是一个相当大的湖,据《元和郡县志》载,渼陂“周围十四里”。当时人们常在这里泛舟游玩,著名诗人杜甫、岑参、韦庄等都常来渼陂游玩,并在他们的诗篇中留下了当年渼陂“波涛万顷堆琉璃”、“菱叶荷花静如拭”(杜甫《渼陂行》诗句)的美丽风光。宋代大诗人苏轼在陕西做官时,有朋友送给他以美味著称的渼陂鱼,诗人自从离开南方后多年没有吃到这样的好鱼了,饱食之后,挥笔写下一首《渼陂鱼》诗,盛赞渼陂鱼之美。据《郡县县志》记载:“元季以后,以陂鱼可治痔,游兵决陂取之,陂逐废,其地皆为水田。”清人冯壅笔下的渼陂,已经只有“稻花漠漠野田平”了。
渼陂湖约有五百亩水面,湖中有两座湖心亭,湖中小岛上为纪念杜甫泛舟渼陂而于宋、明两代修建的空翠堂,也已整修一新。小岛与湖岸有九曲桥相连。渼陂附近的陂头村里有秦始皇母亲住过的萯阳宫遗址,村西南有周文王之父季历之墓,还有九女冢等。

糖宝妮妮(2015-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