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若中秋之月,色如金秋之花—红安绿豆粑

家乡区县: 湖北省红安县

绿豆粑,湖北省汉族名吃,创于清末。丸子香软,呈褐红色,约野鸡蛋大小。丸子常作复合菜,也可单独食用,如加些香料,吃起来味美可口,疏松香甜。
红安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家乡的土特产和风味小吃情有独钟,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其中他们喜欢吃和念叨得最多的,就是家乡的绿豆粑。

是的,怎么能够忘记,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战火纷飞的岁月,粮食如同生命一样的珍贵,不少的军粮,包括食盐,都是老区人民用生命给换来的,在“高山岩洞是我的房,野菜葛根是我的粮,”的时候,能够在辗转的行军途中有糯米绿豆粑,在饥肠辘辘时能够吃上一个喷香的绿豆粑,恐怕是最奢侈的吃食了。有可能,是老区人民把要做种籽的绿豆,那准备过年才能一家人尝上一尝的糯米,就那么精心地做成了一个个绿豆粑,把它献给最亲的亲人――红军。可想而知,当年的董必武、李先念、秦基伟等领导人,是以一种怎样复杂的感激的心情,来含着泪吃这绿豆粑的。这当年留在脑海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在特定的时候,就物化成了绿豆粑。

据说在唐朝时就开始制作,它色泽金黄,外焦内软,椒咸味美,油而不腻,为红安民间所喜食。制作时先将熟绿豆搓烂捏成丸子,再把蒸熟的糯米捣成糕状,然后将绿豆丸子作馅加入麻油和盐,糯米作皮包好,按成扁圆形,用花生油炸成金黄色即可食用。

近年来,随着绿豆和糯米生产量的增加,绿豆粑成了红安居民早上的小吃之一,只不过它们在选料上有的达不到坚持用当年的新鲜糯米绿豆,再就是以外地糯米绿豆作原料,虽然也是绿豆粑,但与当年原汁原味的绿豆粑大有不同,只有在红安接待上级来客的花园宾馆,或许可以尝到,现在的绿豆粑改革成直径办有五公分大小的小薄园状,色泽金黄,外酥内软,入口清香,一般客人连吃数个也不要紧。有外地客人试图带回去作礼品,但因要重新下锅回炸会损失一些它的本来味道。

食用方式:
绿豆粑最好的吃法是当早餐。当熬好一锅热气腾腾的粳米煮的稀饭,要一端上桌就闻到米的特有的清香的那种,而且不干不稠,略有些烫,此时再有一盘刚刚炸好的绿豆粑上桌,以粑就稀饭,以腌豇豆、油炸花生米为小菜,最好还有红安自己腌制的辣辣的臭豆腐,那样的一次早餐,管叫你吃了终生难忘。

家乡合作网站红安信息网:http://www.0713hong.com/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om/lhw1993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06455265.html

lhw1993(2015-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