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坐落于县城南山崖上,危崖兀立河畔,四周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这儿为黄庭坚少时读书游憩之地,素有“七百里修江第一山”之美誉。南山崖相传为黄庭坚的栖游读书处。现在还存留着他的“佛”、“钓矶”等摩崖石刻及手植薜荔崖等遗迹,还有他的法书碑刻 100多通。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内的临江一侧,依次建起了溪山自在楼、九曲回廊、山谷祠、澄秋阁、顺济亭、一翠亭等造型各异的仿古建筑,另有石门、藏龙洞、钓矶、摩崖题“佛”等名迹。山谷祠内,塑有一尊黄庭坚的全身塑像,山谷老人昂首而立,双目炯炯,直视前方,似在构思美文佳句,又像在忧心人间疾苦。
2006年,修水县斥资3000万元,实施黄庭坚纪念馆改、扩建工程,使纪念馆占地由原来的9亩扩大到现在的45亩,并复建濂溪书院、兴建松风阁、八贤纪念馆、大型书法廊等建筑。
馆藏文物427件,标本1万多件。其中黄庭坚撰文并书写的<王纯中墓志铭>及<宋故徐纯中墓志铭>均为宋墓出土,所作行楷在传世黄庭坚书法作品中少见。 该馆基本陈列是《黄庭坚生平陈列》和《修水县历史文物陈列》。该馆还举办地方名人书画陈列等专题陈列。已出版《黄庭坚的传说》一书。
2006年7月江西修水县发现两座古墓葬,其中出土的一方墓志铭碑经当地文物部门考证,系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撰文并书写,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据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馆长介绍,修水县溪口镇溪口村村民郑小平日前在建房时发现了两座古墓葬,墓葬中发现一方青石质墓志铭碑。墓志铭碑高59厘米、宽40厘米,碑文字迹清晰可辨。除标题横排隶书外,正文均为竖排小楷书,共16行321字。伴随出土的还有影青瓜菱形执壶1件、铁壶1件和三脚铁炉1件。
这是修水县第三次发现黄庭坚撰写的墓志铭碑。据专家介绍,墓志铭叙事清楚,黄氏世系准确无误,碑文字体清劲稳重。目前,这方珍贵的墓志铭碑已由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收藏保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