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十二景之灵沼瑞莲(不复存在)

家乡区县: 西安市户县

 灵沼,亦名海子,系周代遗址灵台、灵圜齐名天下。地址在县城东北16公里苍游乡赵王镇东侧,董村南侧。
据传,周初(约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周文王筑灵台(台在赵王镇东南长安境内),取土于此,致此为沼,与灵台齐名天下,《孟子。梁惠王上》曰:“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 灵台,谓其沼曰 灵沼”。
《诗经。大雅》:王在灵沼,于观鱼跃。清代孙景烈撰修《户县新志》、“董村一名海子,即周灵圜故址。有文王庙,唐徐元弼有《灵圜赋》。”其处,地势低洼潮湿,广余顷余,遍地泉涌,汇而为泽,俗名海子。村城门石碑题书《灵沼真境》,今石尚存。
清王士祯《池北偶谈》1249页记载:“(台)傍有灵沼,周数十顷,沼中产黄莲花,然不常见,花盛,则县士人多科甲者。”于是前朝多以此卜士途,上京赶考者中遇花者,则必高中,故“灵沼瑞莲”传为佳话。但当地创说,沼中出莲,有叶不花,遇花之年,五谷丰登。
民国二十二年《重修户县志》“灵沼灵圜”云:今按,董村在县东北二十里,东界长安,村南有洼地,广约数亩,遍地涌泉,汇而为泽,俗名海子,相传即古灵沼,其水北流,为灵沼河,其附近即灵圜”。董村西南,据传旧有文王庙,清同治二年被焚于回、汉纷争之中。村原南城门有“灵沼真境”四字匾额,(碑石现存于学校内)。同时,昔日每岁二、八两月,文王后裔前来文王庙朝祭。明代初期此村由“北海子”改为“董村”。综上所述,灵沼、灵圜即其此处可信无疑。
灵沼名胜,风景优美,夏秋之际,莺燕歌舞,沼水碧盈,荷花烂漫,清香四溢,游人不觉。同时,昔日灵沼,遍地生莲,而不易花,若花之年,五谷丰登,预兆士途。故而董村今残存碑有“花之盛者,沼为科第,莲出为瑞”之记载。传说明清时,赴京应试,吉卜仕途,专程至此,倘遇荷花,则比高中。因此,“灵沼瑞莲”传为佳话,且被列为户县十二景之一
解放后,灵沼依然碧水盈盈,虽不曾见莲花 却芦苇遍野,但近二十年来,上游排涝即河流改道,地下水位下降,水竭为田,不复为沼。灵沼河丰水时出,旱时枯竭。周之古迹,今成遗址。

糖宝妮妮(2015-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