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井乃现简阳市石桥镇之古称,位于简阳市城北约四公里处。西有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东临沱江。镇区三面环山,宝峰山、太公嘴等山丘拔地而起,雄峙逶迤;雁水碧绿清澈,源远流长。山光水色,相互辉映,自然风光旖旎。
石桥井其名由来已久。约在宋朝以前,石桥只是一个供来往客商行人歇足的幺店子。这个幺店子处于通往成都的东大路上。后来在幺店子旁边修了一座小石拱桥,过往行人也在此休息,故得名石桥。又据《重修简州志》(咸丰葵丑年刻印)记载:石桥名称来源于“州北七里一名双凤桥,一名回龙桥”(双凤桥即现在石桥镇的上回龙桥,回龙桥即现在的下回龙桥)。清朝时期将石桥改为石桥井。其缘由也有两种说法:一是“因大街所在的回龙桥南约十米处有石井一口,故称石桥井”;其二是《重修简州志》记载:“石桥井:州北七里产盐,州判分驻于此,雁江绕其左,舟楫往来,系引盐批验要地。”民国十九年(1930年)石桥井改为石桥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为石桥镇。
石桥镇素称全川四大名镇之一。自清朝末年到建国初期一直是简阳全境的商业中心和政治中心。
因流经此处的沱江水势平静,岸高水深,船只易于停泊,石桥镇成为一个天然良港;又由于地处东大路要冲,大批货物经此中转,石桥镇成为沟通川西、川南、川北的交通枢纽。解放后,成渝铁路、成渝公路贯通此镇,石桥更成了水陆交通网十分发达的古镇。
水陆交通运输的便利,造进了石桥工商业的繁荣。解放前,石桥镇的私营工商业户多达千家,其中除米、糖、烟、酒、盐、油、棉、山货等八大商外,另有七十一个行业。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金融业应运而生,相继来石桥开业的银行钱庄有十二家,石桥一度有“小汉口”之称,上海、武汉、南京、重庆、泸州等地的商人来石桥采购货物者甚众。当时,商贾云集,船桅林立,人众熙攘,热闹异常。
不仅如此,建国前建国初,石桥还是简阳的政治中心。建国前的党政集团多在石桥进行政治活动。建国后,除县人民政府设于简城外,其余财贸系统县级单位均设在石桥镇内,直到1952年后,才陆续迁往简城。
石桥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自明末清初起,外省人纷至沓来,他们在此安营扎寨,修房建馆,渐渐形成了以地域为特色的路街馆所,留下了一大批极具特色的文物古迹。其中有明末清初自福建、广东、陕西、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各省来石桥经商者所修建的规模宏大的会馆六所;有建筑雄伟、结构坚固、雕梁画栋的寺庙十二座,其中以四神庙、奉圣寺、大后宫、海潮寺最为著名;有古人修仙炼道纵横宽阔的石洞和士绅名人修建的亭阁;还有名人题字、精工雕刻的石刻及古色古香、刻有各种图案花纹的大小牌坊。如今保存较完整的陕西街、中山街、江西街、石桥井、上、下栅子门等遗存,依然可以让人领略到当年石桥那南腔北调、舟楫穿梭、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由此,被誉为“古镇”。
又由于石桥镇周历来盛产茉莉花,故又被誉为“花镇”。
现在,石桥古镇青春焕发,成为简阳市粮油加工贸易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