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名胜》之棋盘山和黑神祠

家乡区县: 四川省简阳市

简阳电视差转台所在的城西棋盘山,古时叫做“忠国岐山”。乾隆《简州志》记载:“忠国岐山,在州西南一里,宋李大全死难于此,因名。”旧志记载,简州城西门外面有两座山,偏北一座山叫凤翅山,就是今天的西峰岭,现在的阳晨小区;偏南一座叫岐山,后来被俗称之为棋盘山,就是电视差转台所在地。
为什么岐山又被加上“忠国”二字呢?民国《简阳县志》记载:李大全是宋末简州守,北兵(即元兵)取简州,李大全死之。李大全守城战死在岐山,当时的简州州城在今天的绛溪河北岸。岐山和凤山是由西边的仁寿通往简州城必经之路和制高点,所以李大全率兵在这儿阻止元兵,最后战死在那儿。
李大全死后不久,大宋的江山也灭亡了。此后人们连李大全是个干什么的人,埋在哪儿也不知晓。直到清代乾隆三十年间简州牧宋思仁到任后,举行例行公事,对州中各神坛进行祭拜时,看见仪注上列有“赫神祠”,就询问是什么神祇?众人都说,只知他是位“殉难之大夫,而不知名为赫神之故”。等到宋太守谒祠时,看见祠中神像“英爽凛冽,令人肃然起敬”,真是“赫赫其神者”。看见神祠廊芜地隘,宋太守于是打算重新修葺,以彰坛荐。但是因为纪传无考,最后在《通志》中也只查到“公讳大会,姓李氏,宋末简州守,元兵攻城,见执不屈被害”这样一段记载,其他就不清楚了。宋思仁刺史认为“忠贞大义,即一节已足昭垂不朽”!感慨太息良久后,又打听到州署左侧即是李大全的坟墓,原来是即墓为祠,前祠后墓。并且神祠非常灵验,有祷辄应。真是生死呵护兹土啊!但是因为公务繁忙,所以宋太守叹息之后也就算了。
这样又过了数年,接任的简州太守徐琰,因为皇上“诏求前朝遗节,微显阐幽”,于是重建“李忠国荣禄大夫祠墓”。徐琰是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夏五月到任,拜谒州署左化碧祠时,看见旧楹欲圯,蒿莱蓁莽间有塜在焉,心中感到奇怪。等到读了前任宋思明写的碑记,才知道这是宋末州守李大全,元兵破城时被执不屈,遇害于西郊之岐山,其骸骨葬城南江岸,也就是清代简州新城州廨左。州中都称之为“黑神”,父老相传,累显灵迹。又因为神像面黑如漆,所以称为“黑神”,而且在北方口音中,“黑”读音如“海”,于是“市舶多奉之”,受到船工们的供奉。听了这些,徐太守觉得,碑志上写的“赫神”,墓题又是“宋勅封忠国荣禄大夫”,碑志上却写的“忠节”,总之觉得有些不伦不类的。加之当时军务正繁,徐太守拿不定主意是否重修此祠墓?当天晚上,徐太守做了个梦,梦中见到了这位“赫神”,惊醒之后,就决定重修神祠了。于是带头倡捐,从中秋后开始重修,经过五个月时间,终于落成。神祠工程规模颇大,需金颇伙。总计修建石垄一邱,墓亭一座,大堂三间,中设龛帐,匾额书写“成仁堂”三字,仍然是前邓州牧所写而重书之。堂前建左右廊四楹,雨棚一架,曲栏回榭各随屋之所之。墓西拓地建憩室三间,匾额“学古草堂”。又建神厨,以为供祀之所。甬道左掘地五尺许,得古井,浚之深二丈,水甘冽可饮,题其干曰“古澜”。由南折而东,大门一间,匾曰“宋忠节公祠。四周为垣,以肃神宇。门外巷长里许,就是今天的马号街,安置上长箭一样的一排排石柱,往南邻接大街,就是今天的政府街,建上木坊。木坊上面,将前简州邓太守所书写的匾额重新书写出来,叫做“化碧祠”,取义“血化苌弘之碧”。并且购置地产,作为守祠岁修费用。可知,赫神祠正规的名称应当叫做“化碧祠”。从来做官的人大兴土木,无非是想从中捞一些油水。今次重修化碧祠工程这样浩大,徐太守一定从中捞了不少。为了掩人耳目,于是又编造出神话,说是在启墓时,挖出一块残碑,上仅存“牧也”二字。而徐太守恰恰就有一个别号叫做“牧也”!于是简州人纷纷说徐太守和李大全是“前后身”,所以他才会这样热心重修化碧祠。
大约这件事儿当时一定闹得沸沸扬扬,所以后来有一本《锦里新编》的笔记丛书,就记载有“简州黑神庙”一事,并且编造了故事说,有一个书生读书破庙之中,向神许愿,若能保佑他考中秀才,定当重塑神像。后来书生果然考中了,就在破庙里重新绘塑了神像。一天,徐州牧有事进庙谒拜,发现神像新塑,就发话说:神像都是可以随意为之的吗?就叫衙役拆了!两名衙役刚刚动手拆毁神像,就双双仆地而亡!这天晚上,徐太守就梦见神人向他投梦,讲述自己有功于民,应当受到祀享,并且说自己名收李大全而不是李大会。这样,徐太守才兴工重修了神庙。
根据民国《简阳县志》记载,化碧祠在教养工厂左边(北边),民国时期教养工厂的原址就是今天的机关幼儿园,那么,化碧祠亦即黑神庙的旧址,应当就是今天马号街机关幼儿园以北直到财政局一带地方了。
根据史料记载,全国共有三处黑神庙:一处就是四川简州祭祀宋州牧李大全;另一处是贵州黑神庙祭祀南霁云;还有一处是广西省城黑神庙祭祀平章也儿吉尼。

小睿睿(2015-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