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发斋(1854年—1946年),名光禄,四川简州石盘铺人。
1916年,参加四川擂台赛,获冠军。1928年,在重庆“扬武国术社”和“重庆国术馆”任教。1945年,回石盘老家休养,次年逝世。
勤学苦练 深得秘传
“余门拳”,是四川著名南拳。明末清初,余发斋的祖父曾接收一位河南避豪者住家中,由于自身喜好武术,仗义救人,深得其秘传。然后,融会贯通,独创“余门拳”,家传后代。余发斋家住石盘,历代务农,白天田间劳动,早晚苦练武术,从不间断一天,为人谦和朴实,不逞强多事,深得父亲喜爱,受其真传,练成精湛武功,特善于腿功,成为余门14代传人。
成都打擂 扬名蜀中
1918年,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熊克武将军让其贴身保镖李国超在成都青羊摆擂。石盘街上绅士及好友鼓励余发斋父子去成都参赛,希望以此扬名。余发斋上阵打败了武林高手白方、王建,并巧胜了李国超。余门拳由此一举扬名蜀中。1928年,其长子余鼎山打败了大力士陈牛,并在重庆第一次国术考试中,名列武士第一名。父子声名大振,并受聘重庆“扬武国术社”和“重庆国术馆”任教,投师拜门者络绎不绝,门下弟子极多,桃李遍及蜀中。
余拳独特 传承今世
余门拳动作突出攻防技法,以攻为主,手法多、变化快,直进疾退、紧逼猛打、迅猛力整、挨肩、挤靠捆,擒拿架式低矮,要求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技击时多以“云手”扰乱对方视线、变化中突然击发,方法讲究缩身藏手、吞吐转折、大小开合,绵软中突发刚、短、脆、明、暗、断、化八劲,形讲猫穿狗窜、兔滚鹰翻,重硬度、劲道、下盘、肩、腰、胯的灵活性。拳套有探花、霸王腿等,对练套路有龙虎门、扮手等。徒手拳路分:五官拳、霸王拳、洪拳、七星拳、攀花拳、拐子拳、得胜拳、扣拳等。器械套路分:凤尾单刀、滴拳枪、寒士剑、流水棍、大刀、双剑、叉板凳。技击项目:分对拆手、散打。
基本理论:参照儒、道学说,虚实、明暗、阴阳、消长、生化克制的应对关系。内重:心静神疑、导气归元,目测心算、威肃无比。外重:头正腰直、富身 扁、含机束骸、疾合快张。
主要传人优秀者有:胡宏图、刘梓明、万人杰、杨炜功、耿燮之等均获得国考武士称号。现重庆扬武武术馆继续传承余门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