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为纲,派名圭璋,字霜如,一字双如。清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出生于简州西乡草池堰石岗湾(今简阳县贾家区海螺乡)。
李霜如6岁入塾,天资聪颖。七八岁时,能用小凳垫脚,在案上写春联。
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李霜如以第二名补博士弟子员入学。1894年,补禀生。在成都锦江书院读书3年,与邑人汪金相同学。后因父病回乡,读书务农。1898年,李霜如在乡监修李氏族谱。1901年,父亲病故后他作过小团团首。1903年,西乡久旱后,又遭涝灾,李霜如倡议成立“沟底会”,开沟疏浚,排解了农民因灾患斗殴争讼的纠纷,得到乡邻拥护。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简州成立高等小学,傅润生任校长,李霜如和汪金相同任监学,李霜如并任文史教员。随即开办学务局。1906年,学务局改为劝学所,李霜如任副董。1907年,附设农务局在学务局内,李霜如兼任农务局局董。1908年,在铁路租股局开办的第2年,李霜如又兼任租股局局董,推行新政,不遗余力。
宣统元年已酉(1909年),李霜如由禀生举孝廉方正。在成都会考,因归家侍母疾,未赴廷试。1910年,李霜如被委任草池堰保正。当时,四川保路同志会兴,土匪乘机而起。西乡30余场共议办团防匪,推举汪金相为团防所所长,李霜如为副所长,团防公所守卫严密,境内治安得到保证。但保路同志会民展时,李霜如坚持制止率队参加。1911年,简州成立州议会,李霜如被选任议长,因母病重,未赴任。随即发生辛亥革命,清王朝覆灭。
民国元年(1912年),李霜如痛失慈母,加之对辛亥革命认识消极,觉人生无味,不问时事。1913年,李伯玉在北京任国会议员,李霜如曾去小住数月。时州议会改议会,李霜如回县后仍任议长。当时县中捐输多于各县,李霜如请求省财厅减少数额,未得允准,1914年,袁世凯解散议会,李霜如返乡居住。
1915年,李霜如长子李勋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考入留法勤工俭学预校,因所谓债务案被判徒刑三年,囚于简阳狱中。此时,有疯人白天持刀闯入县衙,县知事孙守正误为是“民党”劫狱、斩枭疯人首级示众,并将李勋华作为“民党”分子予以正法。李勋华妻不服控于省,经高检厅查实,李勋华与疯人无关,孙守正畏罪潜逃。十五年后(1930),孙因事至省,为霜如所获,送简讯办,定为过失杀人罪,按律判处徒刑二年,第以孙时年近七旬,重病在身,允邀保就医,暂缓执行。霜如怜之,常赠衣送食予孙,有劝霜如杀孙以报杀子之恨,霜如答曰:“人已知错杀整吾子,我杀孙其无错乎?倘孙、李世世相杀,此怨何时得了?”仍宽之。孙感其义,为撰“解冤碑”勒石竖县旁(现已无存),以表忏悔而去。
1916年,袁世凯死后,简阳县议会恢复,李霜如仍为议长。后去职。1917年,李霜如被县推举为清算员,去成都参加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会,清理租股局账目。时川军刘存厚部驱逐滇、黔军,在成都巷战,会未结束,代表四散。李霜如在街上遇见川西道尹熊成章,被邀入道署,两人谈治安甚相得。李霜如即被熊委为顾问,不久熊又推荐李霜如代理理番县(今理县)知事。在任期中,李霜如廉洁自奉,约束部属,不歧视少数民族。他还兴办学校,创修理番县志书。屯垦司令陈戎生打算调李霜如作灌县知事,替他督派军费,李霜如不愿增加民众负担,辞职回成都。
1919年,李霜如被简阳县选为第二届省议会议员,到成都任职。至1927年省议会解散才回简阳。其间,1925年简阳县重修万安桥,重建栖流所,均以刘焕门为主任,李霜如为副主任。四处募捐,经年余总成其事。同时,李霜如还任成简马路公司董事。1931年,红军在川北一带节节胜利,全川震动。简阳县以保卫团为基础,分设3个联防办事处。西乡一、二、三、四区在草池堰设联防办事处,刘焕门任主任,汪金相、李霜如任副主任,组织地方团队训练。后因无事,团队没有活动。
1923年,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三军妥协,坐据成都期间,霜如曾任省参议员,及简阳县教育局长等职,后去职隐居乡里。李霜如系老国民党员,信奉孙中山,在抗日战争时期,接受傅昭中、傅承均,傅象贤、李桃等同志宣传革命的三民主义与“孙总理遗嘱”含义解释,以及辅导阅读《新三民主义论》,而转变思想同情和支持人民革命。
1925年间,霜如曾任理番县知事,时烟帮、土匪互为勾结,大肆贩运鸦片。为查禁鸦片,霜如曾向草池堰总保借民团枪支若干,用以打烟帮,凡查获烟土,悉当众火焚之。后土匪来患,所借枪支部份被劫,霜如只得自掏腰包照价赔偿民团枪支。
霜如一生,崇俭尚朴,廉洁自守,常布衣布袜,携雨伞一把,徒步于乡里之间。1942年国民党荣誉二师驻简阳,一日,霜如由石桥步行至简阳,刚到城门口,对面一士兵匆匆走来与霜如擦肩而过,“叭”的一声,士兵的破军衣刮着霜如的伞柄钩,拉了个大洞。士兵大怒,即揪住李霜如索赔,真个“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坚不放行。霜如婉言曰:我未带钱,烦先生劳驾,随我进城,借钱相赔。于是士兵揪霜如同行,比至北街“紫微茶社”(主人系汪泽州,三岔坝人),西乡乡人至简者多寓于此,时满堂座客均不约而同起身招呼“霜如老师早,泡茶!”及至入座,向店主借钱时,始发现索赔的兵爷已不知去向。
1934年,李霜如以病退职赋闲家居。
临近解放前两三年,李霜如的外甥、中共地下党员傅承均,利用李霜如在地方上的影响开展地下活动。国民党简阳县党部书记长徐孟明常迫害傅承均,李霜如出面保护,傅得免于难。1949年,李霜如接受了中共地下工作者的宣传,拥护中共主张,愿意为解放简阳尽力。
1949年12月15日,简阳解放。12月19日,简阳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李霜如被推选为主任委员。12月30日,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支前委员会,李霜如任副主任。1950年后,李霜如又任征粮委员会副主任、土亩清查委员会研究小组主任等职。并被选为川南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简阳县第一届各代会特邀代表,第二届、第三届各代会副主席。
1955年,李霜如被选为县政协第一届常委。1956年以后,李霜如被选为第二届、第三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县人民委员会委员。他虽年逾八旬,但仍积极参加时事政治学习,看了很多马列主义书籍,并常向接近他的人宣传党的政策。
1959年元月9日,李霜如因病医治无效,在简城逝世,享年86岁。
李霜如1920年在成都由李伯申介绍,参加国民党,与熊克武、但懋辛相交好。在任省议员期间,国民党省党部委李霜如回县党办。他退还了委任状,不愿过问县党事。不久,在清党之后,李霜如被国民党除名。解放前夕,李霜如曾加入三民主义知行社。
李霜如青年时代有光宗耀祖、显身扬名的愿望。他一生的言行,都以儒家思想为根本,对“忠”、“孝”非常重视。
李霜如在省和地方任职达三四十年,但律己甚严,从不贪污。即使吃人一餐也不苟且。无烟酒嫖赌等不良嗜好。任职中恪守“当乱世不当妄动,做事当不昧良心”的信条,认真负责,从不敷衍,处事公平,受到县人尊敬。
李霜如进入老年后,对国民党的腐败和社会混乱,非常不满。于是寄情山水,以求保身。然而为国为民作事之心,从未稍减。解放前夕,他开始转变思想,同情和支持人民革命。解放初期,他以高龄在新政权任职,在群众中起了较大的鼓动作用。镇反中,他的堂弟李伯玉、女李靖华、子李国华被镇压,他思想上抵触不满,对政府日益疏远。经过多年的学习,加之耳闻目睹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李霜如世界观得以转变,由衷地对共产党心悦诚服。
清末,李霜如即提倡女子读书,并带头让自己的女儿入学,开一方风气。
解放后,他读了不少马列主义的书籍,对毛泽东主席尤为佩服。
李霜如幼读诗书,经史子集和佛道二门无不涉猎。对《周易》、《尚书》尤有研究,也喜欢阅览新书和报刊。他在古典文学上有很高造诣,善诗词歌赋。平生所著诗文及《周易》讲说稿存乡间,现已散佚。李霜如是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县内民主人士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