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祖庭—双桂堂

家乡区县: 重庆市梁平县

一、简介

双桂堂,又名万竹山,福国寺,由破山海明禅是始建于清顺治十年。公元一八五六年(清咸丰六年)扩寺掘得古金带一条,故又名“金带寺”。数百年来,几经修葺扩建,现占地120余亩。庙内殿宇幽深七层:第一层大山门(关圣殿),第二层弥勒殿,第三层大雄宝殿,第四层文殊殿,第五层破山塔,第六层大悲殿,

二、起源

双桂堂,位于重庆梁平县金带镇万竹山,双桂堂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占地面积约七万多平方米,据传明末清初的时候,一位受法于浙江宁波府天童寺的川籍弟子就要归去。指点他的密云大师掘了两棵桂树让他背上,明示说:“一路晓行夜宿,桂树在哪里落根,那里便是你的安身地,归天处。”据说这位弟子就这样梁平县金带镇的这方圣地,创建了双桂堂。

三、发展

双桂堂前后经二百余年建成,三百二十八间房舍,四十二个海坝天井,阔阔大度于七十七亩面积的平坦田原上。主要殿宇皆由巨大石柱支撑,壮丽非凡。宽大的木柱廊道将所有建筑连成一气,雨天走遍全寺也不湿鞋。四周翠葱郁,古柏参天,清溪环绕,白鹤如云,当其晨钟暮鼓之时,幽幽冥冥中,你仿佛就听见那广远年代的两株桂树正向你吟述广远年代的故事。双桂堂,位于中国重庆市梁平县金带镇境内,距县城十二公里,有水泥公路专线直达,系云、贵、川、渝各个佛教大寺庙的祖庭,是一座蜚声中外的佛教裸宗寺庙。

从创建至今,双桂堂住持,已更替十六代,都是由学识渊博、戒行高深的法是担任,其中以第一代破山和第十代竹禅为高,名标《中国佛教》史册,闻名中外。

破山(1957—1666)法名海明,是明末清初的著名高僧,世有“小释迦”之称。他曾游历两湖江浙一带,先后开建法幢十五处,剃度弟子数百人;他嗣法弟子87人,遍及云贵川鄂等地的一些著名寺庙,并先后担任那些寺庙的长老。就是这位佛门大是, 著诗1300余首,书法清新劲健,久享文坛盛誉;《 破山语录》更是流传海内外,为研究我国佛学和当时人民生活的重要资料。

竹禅(1842—1901),清末著名画僧,一生嗜好书画,尤善金石。人们在他墓前提联评价:“ 携大笔一枝,纵横天下;与破山齐名,脍炙人间。” 是这位“书画名家”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绘画弟子方炳南,擅长花鸟、蔬果,著有种菊轩《画谱》,木廖精印,广为流传;曾主持省、县“劝工局”,首创竹帘画,使梁平工艺美术品省内外驰名,成了清末全国著名的民间画师。

四、寺庙特点

双桂堂创建以后,得到清朝历代皇帝的支持,连续不断地修建了二百多年,民国时期,双桂堂以它宏传的规模、庄严的殿堂、丰富的藏经、独特的雕塑被列为“西南丛林之首”。

双桂堂从1653-1926年历经破山、竹禅等祖师,累世修建七殿、八堂、八院,占地面积120亩(该寺最后一次修整是1980年),全寺占地面积约七万多平方米,寺院坐东朝西,殿堂为木石结构,有大山门、弥勒殿 、大雄宝殿、戒堂、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等七种建筑,全部修复一新,并新建了五百罗汉堂重现巍峨雄姿。两侧有厢房、僧舍三百余间,长廊相连,有天井、海观四十二口,玲珑古雅,周围有白莲池、后缘池、花园等景观点缀,使整个寺院环境清幽。

大雄宝殿是双桂堂的主要建筑之一,为三层宫殿式建筑,底楼有石雕狮、象,中层高悬名人题刻,三楼有龙凤浮雕,屋脊正中是雕花宝顶,连脊通高十六米。

大殿在光绪年间扩建,历时五年建成,支撑大殿的52根石柱,柱长三丈,直径三尺,每根重达二万余斤,全凭人力从百里之外运来。[1]

1986年时有正式僧人27名,寺内恢复了丛林制度并成立了双桂堂寺院管理委员会,释妙谈法师任主任。双桂堂在僧人的精心管理和维修下,殿堂雄伟,佛像庄严,环境整洁。人称:寺外清溪环绕,四季鹤鸟飞鸣,八月桂花飘香,游人络绎不绝。

五、文物珍藏

双桂堂保存文物237件,其中有名人字画61件,佛像110尊,其他佛教文物66件,其中最著名的有铜佛、竹禅画、玉佛,皆被定为国家二、三级文物。寺内的珍贵文物还有清代雍正皇帝御赐的《藏经》一部,天聋、地哑、铜锣、铜鼓四种,各类石刻、碑记七二多块。另有11世纪用梵文写的《贝叶经》106页,其它佛经七千多册。

1990年5月2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双桂堂举行了玉佛开光典礼。这尊玉佛为缅甸白玉雕琢而成,重1.3吨,高1.6米,精美庄严。释妙谈法师主持了开光仪式,数千名信徒参加了玉佛开光法会。寺内另有僧舍利塔四座,金带一领,舍利子一颗,系竹禅和尚从五台山请得,被视为镇寺之宝。

文化大革命中,当地宗教工作干部和寺院僧人用木板将佛像、文物加封,外贴毛主席语录,巧妙保护了寺内佛像、文物。现寺内制作了文物柜,陈列和保护文物。

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唐小东)

2015-04-17

零点人生(2015-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