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历史上的名人(上)

家乡区县: 贵州省金沙县

1、袁成禄
袁成禄,人称“袁皮匠”,明朝天启年间至清康熙中期在世,湖广人。清顺治年间移民新场(今城关镇)。他以精湛的硝制皮革技术经营鞋革业,生意兴隆,家财殷富。新场北郊有一桥,是县境西部的主要通道,因年久垮塌,交通常因涨水梗阻,成禄慷慨捐资,延请工匠施工,于康熙初期修成新场桥。过十余年,暴雨涨洪,将桥冲垮一半,成禄又自资延请工匠补修,过几年又涨洪水冲坏部分,又出资补修,后家财已尽。第四次遭洪水冲坏,由新场任衡出资补修。为纪念袁成禄倾尽家财修新场桥的善行,人们将新场桥改称为“袁家桥”。成禄一生做皮革手艺,招徒授技,发展了新场和周围乡场的皮革业。三百多年来,人们还传颂着袁皮匠修袁家桥的佳话。

2、任 衡
任衡,字长均,新场(今金沙城关)人,清康熙己卯科举人。康熙二十三年出任广东乐昌县县令,一年后回乡接祖母、母亲去乐昌,祖母年老不愿离乡,母亲亦以婆母无人孝养不去。任衡为对祖母、母亲尽孝,弃官居里。他说服祖母,以所有家财修渭河桥,即今金沙、黔西公路上的大桥梁。任衡在新场从教多年,培养大批科举人才。任氏五子,中进士二名,举人二名,国庠生一名,人称“五子登科”。任衡诗作有《怀慈集》。

3、徐久道
徐久道(1791-1841),字敬恒,号诚斋,黔西州新民里箐口(今金沙县岩孔镇箐口)人。幼时勤奋好学,州试、乡试均中。21岁,中嘉庆癸酉年(1813)恩科进士榜下,分发四川永宁府开县任知县,为官廉能称著,又晋升别驾,调浙江省,掌湖州、余杭县等地政,升任道光庚子(1840)科监试道,试罢,从北京返余杭。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钦差大臣琦善允偿七百万元烟价外,开��广州,割让香港。久道赋忧国忧民之诗,如《土木》有“半壁几成南宋局”之句。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军续攻虎门,久道在《满庭芳》词中有“屠狗而今尽也俏”、“河梁暮上,愁听挝洋鼓”。不久,忧郁病死于杭城。诰授奉政大夫。久道生平所著诗词流传范围较广,现存《养怡斋诗词抄》,系后人整理,仅52道,其孤本存贵州省图书馆。

4、骆成香
骆成香,明末清初人,经营盐商,家道殷富,有诗才。其长子骆应麟学识渊博,报考中举,再中状元,作了不到3年京官(钦差大臣),明亡隐居,誓不出仕。劝其父倾家财,在永兴老场(金沙打鼓永兴场)沙溪渡口修5孔大桥(即今鼓楼大桥),以利人行。桥梁被洪水冲垮,前后修了3次,因而殆尽家财。为纪念骆成香修桥的善举,人们在紫金山上建立“骆公祠”,设骆成香、骆应麟父子牌位,享祭200余年。

5、秦开元
秦开元(1785-1835),字丹书,号秋田,黔西州新民里新场(今金沙县城关镇)人。幼读儒书,嘉庆元年,中大定府痒生。家为新场大富,有“秦半街”之称。开元为人乐善好施。嘉庆末年三月,新场周围百里地方,瘟疫与饥荒相并为灾,开元约人同置义冢,施棺木,收殓数千具尸体。道光十年(1820),感沙南门桥久土圮,交通不便,自捐家资,延请工匠修五孔大石桥,后人讹音为“唢呐门大桥”,亦称“秦家大桥”。开元还捐资修学校,将原设骆公祠的教馆迁至新校。道光十一年(1821),黔西知州吴兰雪巡视新场,将此校命名为“玉屏新院”,开元与舒懿璋等人捐银购买田产,每年收租作教师薪金和学生膏伙费用。同年修字库,刊善书。并修黑神庙,庙内设义学(今三小址),又监修义馆,收养鳏寡孤独无依无靠之人。道光十四年(1824),县境大饥荒,开元主动拿出大米,在街上设点煮粥施济,饥民多得以活命。次年,开元病逝,大众无不念其善行。

6、舒懿璋
舒懿璋(1772-1946),字琥如,号璞庵,黔西州新民里新场(今金沙县城关镇)人。幼年丧父,靠母刘氏清操苦节,辛勤教养,以获成长,孝友纯笃,在家承欢慈母,竭力尽孝;不到二十年,家业上万,为新场之大富之家。懿璋待人诚恳,对贫困人多慷慨疏财。道光十一年(1821),懿璋捐银100两,为玉屏书院购置田产,给生童伙食之需。丁四年(1824)大饥荒,从远方买来粮食数十石(每石500斤),低价出售,又在新场街上设几个点煮粥,以救济农村流动的饥民。懿璋幼时,因家贫失学,知无学识之艰难,既殷富,谦恭退让,尊师重道,同街人胡成侯,任教于玉屏书院。懿璋每过胡的家门,必以弟子之礼进而拜见,而胡亦重其德行,不以下辈看待。 懿璋的善行在新场等地,妇孺皆知。逝后,清政府恩例授以“登仕郎”表彰。

7、张文鸾
张文鸾,清康熙中朝进士,钦点翰林院编修(太史官)乾隆初年离京回乡,扩修打鼓新场,人称“张半街”。他家原为打鼓新场场主,自顺治12年开打鼓新场后,他家与永兴老场习姓场主的纠纷争端,打官司40余年未果。张文鸾任京官后,黔西州才判决废老场,兴新场。故而,打鼓新场商业更加繁荣,发成为川盐的主要转销点和周围百里土物产集散地,被誉为“黔北四大商业集镇之首”。

8、卓常武
卓常武,又名益仁,四川富顺童家寺人。清光绪十年(1855)考中秀才后,两次去省应乡试,屡举不弟,自感无面回乡,徘徊泸州等地,被家人找回,后决心弃学从商,经营绸缎生产。民国初年,社会动荡不安,行商路途艰险,常五即放弃绸缎业,改为酿酒、机制面、做粉等,后亲身去赤水同心福酱请求技师,置地造房,生产“富生同”酱油。因讲究质量信誉,不久,占领新场及百里内市场,产品远销遵义、贵阳、黔西、大定、毕节等地,并在贵阳、黔西设分占销售。清光绪年间,常五等7人领衔联名向黔西州申请成立商会,以便调解商业中常发生的纠纷,遭到州城阻挠。转而直接向省申请,经批准于光绪三十年(1950)正式成立新场商会,并明确直属省商会,不受黔西商会制约,商会会长任期三年,第一任廖华清,未满届即迁四川,由副会长卓常五继任会长,连选连任直到逝世。

9、丁敬之
丁敬之(1841-1920),黔西州新民里新场(今金沙县城关镇)人。自开中药铺于扬叉街,他救死扶伤,利人济困,兼之医术精湛,拜门请教者多。敬之不保守,真心传授。到病者家,先看其经济条件,富者、官吏,正算正收诊治费。暮年,敬之将自己多年行医经济写成了《千金不易》一书。

10、钱壮飞
钱壮飞(1895-1935),中共党员,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913年至1919年,学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以医为业,他爱好文学、绘画、照相,并接受一些进步思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奉党指示,以挂牌行医,开办电影公司,任美术教员和小报编辑等为掩护,在北京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9年,周恩来指派李克农、胡底,通过壮飞的关系,打入国民党“中统”局,同时成立以李克农为组长的三人党小组,周恩来同志称之为“龙潭三杰”,在国民党高级机关开展工作。之后,壮飞遵照上级指示赴苏区参加红军,在周恩来身边工作,1934年10月,壮飞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到贵州,任军委二局副局长,出色地完成了“遵义会议”的保卫工作。1935年3月,红军四渡赤水后,壮飞担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由于红军二渡乌江时,遭敌人飞机及重兵轰袭,致使他脱离部队,在红军过江之后来到后山乡乌江边黎从山家,寻找过江路径,被土匪黎从山推下岩去,在乌江畔遇害牺牲,民众便将壮飞遗体原地就葬。1977年8月初,为避免乌江库区水位上升而淹没,后山乡党委和群众又掘其忠骨往上迁葬。1989年,金沙县委、县政府在沙土镇修建钱壮飞烈士纪念碑。

11、吴正卿
吴正卿(1912-1936),中共党员,河北保定人,1931年12月14日,随国民党二十六军在江西宁都起义参加红军,1932年,调湘赣苏区,正卿不满20岁就担任湘赣苏区红军新独立师师部作战参谋。1933年秋,因作战英勇、成绩突出,被调任红十七师四十九团二营营长。翌年春,在红六军团奉命西征前夕,升任红十七师四十九团团长,1935年秋,该团在主力部队配合下,攻克并驻军大庸县长,正卿升任红十七师师长。1936年2月10日,军团长肖克率十七师迂回攻下打鼓新场,在新场附近的大定坡上,在与顽敌进行激烈战斗中壮烈牺牲。1985年12月20日,金沙县委、县政府为吴正卿烈士在县城代家堡上,立下大理石纪念碑。

我的能力秀:http://www.wm23.cn/lixun123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129781726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5129781726?source=blog
我的词典:http://www.wm23.com/wiki/uc/89193.htm
我的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51356559.html

为了60分(2015-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