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概括:
梅花山梅园以品种奇特著称,来此赏梅的游人摩肩接踵,高潮时节每天都在十万以上,南京梅花山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人,逐渐成为中国的梅文化中心。其被称为“天下第一梅山”和“中国第一梅花山”,与昆山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和武汉东湖磨山梅园并称为“中国四大梅园”,居四大梅园之首。
梅花山位于南京市中山门外的紫金山南麓。南京植梅,始于六朝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梅花山梅园始建于1929年,植梅面积1533余亩,有近400个品种的13000余株梅树。
基本简述:
梅花山是南京东郊紫金山的一座小山丘,位于中山陵西南,明孝陵正南。山上遍植梅花,因此得名。梅花山以及山下的“万株梅园”占地1533余亩,有近500个品种,30000余株梅树,有“梅花世界”之称,以品种奇特著称,为四大梅园之首,每年春季举办有“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
花景特色:
南京梅花山是中国四大梅区之一,自明孝陵景区实施资源整合以来,梅花山赏梅面积扩大了两倍,达到一千五百多亩。世界上现已发现和培育的三百种梅花中,这里拥有二百多种共三万余株,而且有些是梅中极品。根据花色,这里的梅花可分为白梅、绿梅、朱砂(红梅)、宫粉(粉红)、黄梅等几种。探梅、赏梅是南京的民俗,而南京植梅与赏梅的历史悠久,历六朝至今不衰。每当春季梅花盛开之时,梅花山的万株梅花竞相开放,层层叠叠,云蒸霞蔚,繁花满山,一片香海,前来探梅、赏梅者多达四、五十万人,来此赏梅的游客络绎不绝。
南京梅花山最为珍贵的就是“别角晚水”品种的梅花。“别角晚水”是真梅系直枝梅类宫粉型的优良品种,花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花淡玫瑰红色,浅碗状,花瓣层层叠叠,多达45瓣,内有碎瓣婆娑飞舞,十分漂亮。本品种是“梅花院士”陈俊愉先生,上世纪90年代在梅花山调查时发现,并命名。因其开放时常有花瓣开得不完全周正,花瓣边缘常有凹陷,称之为蹩脚,取其谐音为别角,花期较晚,花色水红,碎瓣流动而得此名。花浓香,鲜艳,性状优良又因其稀少而更显珍贵,是梅花山的“镇山之宝”。
历史前沿:
梅花山因梅花闻名,山上植梅数千株,品种繁多。春天梅花盛开时,遍山梅花争芬斗艳,游人如织。1982年山上新建一组清新淡雅的仿古建筑,名“暗香阁”,取自北宋诗人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诗句。此阁造型优美,独具特色,把梅花山点缀得更加丰姿多彩。南京植梅,始于六朝时期,相沿不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后,当时的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决定在孙陵岗建中山陵纪念性花木区,栽培了大片梅花,后来梅园面积不断扩大,品种逐年增多,成为广大游人赏梅胜地。孙陵岗一名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湮没,代之而起的名称是梅花山。今日梅花山上的“观梅轩”所在地,原是汪精卫的坟墓。1946年1月,何应钦派74军工兵炸墓开棺,平掉墓地。1947年春,陵园在此建亭,名日“观梅轩”,上有一联:“天阙远瞻鸣鹤舞,孝陵啁望伏龙眠”。
建筑小趣:
梅花山顶建有博爱阁,正面横匾上的“博爱阁”三字,选自孙中山手迹。东侧内立柱上有一幅由台湾海峡商务协调会会长张平沼先生所书楹联“博大精深中外古今齐翘首,爱民救国圣贤尧舜证天心”,寓意深厚,发人深思。山顶的观梅轩,建成于1947年,为一座长方形亭子,由孙中山之子孙科题名。此处原为汪精卫坟墓所在地。观梅轩东侧的“江苏──福冈友好樱花园”,建成于1996年。
旅游信息:
交通:乘游2、3、20路,南京地铁2号线可到达
门票:经市物价部门批准,在梅花节期间(2014年2月20日至3月31日),明孝陵景区门票将由70元/人次优惠为60元/人次。离休干部、现役军人、残疾人、70岁以上老人、身高1.3米(含1.3米)以下儿童免费;全日制学生、60~69岁老人在原票价基础上享受半价优惠。
此外,现代快报记者从中山陵园管理局获悉,梅花节期间,公园年卡照常使用,市民们能凭年卡进入明孝陵景区赏梅。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yxJHY549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