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 梁广

家乡区县: 云浮市新兴县

     梁广(1909~1990年),新兴县新城镇枫洞村人。原名霖广,曾用林光华、陈光华、陈国华等化名,革命战争时期,党内称他“小林”。童年,在家乡读私塾3年,因家贫,辍学。12岁时,到广州、南海、香港做学徒工。梁广16岁参加省港大罢工,1927年4月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梁广被派往广州参加武装暴动,后因广州暴动提前举行,梁广负责疏散安置广州起义失败而撤退的人员,其中协助党组织将叶剑英从香洲石山(今珠海市)接至香港后护送至上海。此后,他从事整顿党组织,恢复赤色工会等秘密工作,领导和开展港九的工人运动。1928年,他被选为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1930年,他从上海秘密回华南,在一家船厂做工人领班,领导工运。同年10月调回香港,任中共香港市委组织部长兼港、九工人代表会主席。1931年2月后在上海任全国五金职工会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中央苏区执行局主任。1932年秋冬间,全国总工会由上海迁往苏区,梁广任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长。他克服苏区生活和交通条件等重重困难,于1933年秋成立了一支拥有12600多人参加的中国工农红军工人师,他被委任为工人师的政治委员。工人师成立后即开赴前线,参加工农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的战斗。1934年 10月,中央红军准备长征,他任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长,留在苏区工作,嗣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兼职工部长。1935年冬,被派往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任中国部党支部书记、赤色职工国际中国代表。1938年在香港负责城市工运,参加处理中共广东南委遗留问题。1938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恢复运作,任省委常委兼职工部长。同年10月广州失陷,被派往香港。同月24日,在香港建立中共东南特别委员会。广东省内的“西南特委”、“东江特委”等中共组织也同时成立。1939年1月,在东南特委领导下,先后建立了惠(阳)、宝(安)人民游击总队,东(莞)、宝(安)、惠(阳)边区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南顺工委抗日游击队,恢复和建立了一批乡、镇抗日民主政权。1941年12月,香港、九龙失陷,(尹)林平、梁广、梁鸿钧等10多名中共广东党组织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人,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的指示,在3个月内,把滞留在香港、九龙的几百名著名民主人士、文化界知名人士和一批国际友人,护送至抗战的大后方。抗日战争时期,梁广还任粤东南特委书记,粤南省委书记,广东区党委委员兼组织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0月,中共粤桂边区委成立,梁广任区委书记和粤桂边军委主席。他率领部队在1948年11月19日,击毙国民党中将张君嵩并促使少将邓伯函等21名将领率部起义。1949年8月1日,粤桂边纵队正式成立,梁广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在粤桂边纵队的军事打击和宣传鼓动下,先后争取了国民党军保安八团,国民党六十二军军部、保安九团一批将领的投诚和起义。边区纵队在与国民党两个师兵力开展70华里长战线的阵地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同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陈赓部南下,追歼准备经湛江逃往海南岛的国民党白崇禧部30多万官兵,粤桂边纵队紧密配合作战,在廉江、合浦与敌军展开鏖战,一举歼灭了敌人的主力,活俘了敌兵团司令俞英奇、师长陈直等。

     1949年10月19日,广州市解放,梁广被任命为广州市人民政府第一任副市长,与朱光、李章达两名副市长一起,组织和领导广州市的接管和经济恢复工作。此后,梁广历任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广东省总工会第三、四、五、六届委员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六届执行委员会常委、中央一机部三局副局长、党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第二、四届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五、六届代表大会代表。1979~1990年任广东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90年6月27日,梁广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享年81岁。7月10日,梁广追悼会在广州举行。追悼会由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若主持,中央领导陈云、王震、习仲勋、王首道、陆定一、伍修权、倪志福等送了花圈。

逗比猫(2015-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