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晚唐诗人,生活在779-843年间,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人。唐代设置的范阳郡,包括现在的大兴、房山、昌平、顺义等县,今有人研究认定他生长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唐代文学史》给贾岛以重要评价:“贾岛的诗不多,但影响却很大,在一定的意义上,晚唐也可说是贾岛的时代。还有南宋以贾岛、姚合为师的四灵诗派,反对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江西诗派,他们的作品与主张居然也能风靡一时。大诗人如李白与杜甫,胸襟阔大,气势恢宏,才华杰出,他们站在诗歌艺术的高峰,这样的高峰可望而不可即,一般诗人是难于攀登上去的。那些与贾岛在生活、经历、思想、志趣、才能等方面相仿佛的诗人,自然宁肯把贾岛看作他们学习的典范。贾岛注目于生活中一切寻常的事物,包括那些冷僻角落里的琐屑的事物,惨淡经营,把一个平凡的环境,变化成一个奇美的诗的世界,使自己可以陶醉于其中,也可以从中享受到艺术创造的乐趣,这样一条诗歌创作的道路,对于古代许多诗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这条道路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既不需要深刻洞察复杂社会的眼光,也不必抱有伟大高超的理想。在这里只要求要具有很高的审美能力。因为没有美,也就没有诗,任何一种风格的诗也不会有的。贾岛不是伟大的诗人,却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原因主要是在这里。”
贾岛在青年时代也象所有古代读书人一样,想科考进仕,可是他“连败文场,囊箧空甚”(《唐才子传》),一直考到书箱中分文无有也没有考中,于是只好栖身佛门为僧,法名无本。后游历流浪,先到东都洛阳,后到京城长安。
贾岛是个有名的苦吟诗人,连行坐吃饭甚至睡觉都要吟诗。《新唐书》本传说:“当其苦吟,虽逢值公卿贵人,皆不之觉也。一日见京兆尹,跨驴不避,呼诘之,久乃得释。”唯其苦吟,才能写出精华,他自注他的诗是“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
就是由于苦吟,贾岛留下了那个最著名的“推敲”的典故。《刘公嘉话》说:“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宇,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从那时起,“推敲”一词就成为写文章的技术用语。
如果不是遇到韩愈,贾岛恐怕一生都得当和尚了。韩愈(768-825),字退之,唐代最伟大的散文家、大诗人,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曾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韩愈很欣赏贾岛的才能,赠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暂得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孟郊与韩愈同是硬体诗派的开创者,于814年暴疾卒于河南。所谓“硬体诗”实际上是韩愈针对当时诗歌创作的现实状况而提出的重要主张。韩愈的《荐士》诗说:“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音傲).”自大历以来,至贞元、元和之间,诗风流于平庸圓熟,支离褊浅,以致陈词滥调,展转仿效,诗苑里是存在着危机的。要改变这样的趋势,扫荡多年的流毒,必须要有“硬语盘空”的硬体诗来抵制与代替普遍流行的庸俗化的软体诗。可以看出孟郊在韩愈心中的地位,将贾岛与孟郊相提并论,也可以看出韩愈对贾岛“爱有多深”。
贾岛遇到韩愈后,贾岛就拜在韩愈的门下,《新唐书》韩愈本传说韩愈“教其为文,遂去浮屠(和尚),举进士”。自此,贾岛才从出世的道路上回过头来,重新走上入世的道路。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贾岛五十九岁被任命为遂州长江县主簿,故人称“贾长江”。开成五年秩满,迁普州(治在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唐武宗会昌三年八月,转授普州司户参军,但贾岛已于七月二十八日去世了,时年六十五岁。
贾岛虽为晚唐著名诗人,但留下的诗并不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贾岛自名其诗集为《长江集》。唐末齐己《读贾岛集》诗说:“遗篇三百首。”当时所见大约只有三百首诗。《长江集》后世有十卷本,诗三百七十八首。《全唐诗》分贾岛诗为四卷,诗四百零一首。
贾岛是对易州最有情感的诗人,在为数不多的的作品中为易州留下了八首诗,这是给易州留下的一笔不小的遗产。下面列载之。
1、易水怀古
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
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
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这首诗是贾岛于元和七年(812)自范阳赴长安途经易水时所作。
2、上谷送客游江湖
莫叹迢递分,何殊咫尺别。
江楼到夜登,还见南台月。
易州古称上谷,战国燕地,秦置上谷郡,唐初改易州,就是现今的河北易县。
3、怀博陵故人
孤城易水头,不忘旧交游。
雪压围棋石,风吹饮酒楼。
路遥千万里,人别十三秋。
吟苦相思处,天寒水急流。
博陵就是今天的定州,天宝时曾改为博陵郡,治所在今河北定县。诗中写了贾岛与故人易州交游饮酒的时光,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4、易州过郝逸人居
每逢词翰客,邀我共寻君。
果见闲居赋,未曾流俗闻。
也知邻市井,宛似出嚣氛。
却笑巢由辈,何须隐白云。
逸人,就是隐居的人。闲居赋,《晋书》卷五五《潘岳传》:潘岳“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这里借以指郝逸人的作品,表现他的闲情逸致。嚣氛,喧嚣的尘俗之气。巢由,巢父、许由的合称。二人为传说中唐尧时的隐士。
5、上谷旅夜
世难那堪恨旅游,龙钟更是对穷秋。
故园千里数行泪,邻杵一声终夜愁。
月到寒窗空皓皛,风翻落叶更飕飕。
此心不向常人说,倚识平津万户侯。
皓皛(音小),是皎洁,光亮的意思。平津万户侯:《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记载,公孙弘由于家贫,在海边产猪为生,四十岁开始研习《春秋》。汉武帝即位时,招贤良文学之士,此时公孙弘六十岁以贤良文学的身份作了博士。公孙弘起自布衣,靠对策而出人头地。元朔年间,公孙弘取代薛泽成为丞相。原先汉王朝一般以列侯为丞相,只有公孙弘没有爵位,皇上于是下诏说:“我钦慕先圣治国之道,广开门路,宣招四方的贤士。古代按其贤能安排职位高低,衡量其才干授予不同的官职,功劳大的人俸禄丰厚,德行高的人爵位尊显,所以立有武功的得到升迁,有文德的得到褒奖。兹令将高成县平津乡的六百五十户封给丞相公孙弘,封其为平津侯,”其后便以此为制度。官至丞相而封侯,是从公孙弘开始的。
6、听乐山人弹易水
朱丝弦底燕泉急,燕将云孙白日弹。
赢氏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发冲冠。
弹易水就是弹《易水歌》。《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又上前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将,指乐毅。云孙,八代以后之孙,也泛指远孙。赢氏,就是秦王赢政。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发冲冠,形容极其愤怒的状态。相传荆轲唱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后.“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冲冠”。见《战国策·燕策三》及《史记·荆轲传》。此用其事。
7、夏夜上谷宿开元寺
诗成一夜月中题,便卧松风到曙鸡。
带月时闻山鸟语,郡城知近武陵溪。
开元寺是易州的四大寺(开元、兴国、兴庆、龙兴)之一,在县治东,早已失存。为唐代建筑。武陵溪是晋陶潜在《桃花源记》中虚构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乐土。这里借以赞美开元寺幽静的环境。
8、易州登龙兴寺楼望郡北高峰
郡北最高峰,巉岩绝云路。
朝来上楼望,稍觉得幽趣。
朦胧碧烟里,群岭若相附。
何时一登陟,万物皆下顾。
龙兴寺,易县四大古寺之一。龙兴寺在城内县署东南。唐景隆二年刺史王弘建。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初诏天下诸州建中兴寺,这就是后来的龙兴寺。开元时明皇自注《道德经》,诏天下州县皆立碑刻石寺中。易县龙兴寺前有《道德经》注释石刻巨幢,现在仍存。
在这几首诗里能全面地反映出贾岛人生的两个大追求:一是应举,二是苦吟。易县为古燕赵之地,多慷慨之士,是最能抒发贾岛人生追求的地方,“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不能成功,能名留青史也是一大幸事。“此心不向常人说,倚识平津万户侯”。贾岛多想象前人一样,靠文学也能封侯。“何时一登陟,万物皆下顾”。俯视万物众生,那一定是很惬意的事。正是他一心想登科取仕,他才会“却笑巢由辈,何须隐白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