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水库:往事如烟散后 溪边水碧岸阔

家乡区县: 贵阳市观山湖区

      在我印象当中 ,小的时候父母就有带我去花溪水库玩,里面的风景让我至今都难忘。今天我要带大家走进花溪水库的前世今生。

      韦寨水库已竣工,莲花山峰被削平。

      湖水碧绿三十里,夹岸桃花照眼明。

      此诗记事写景,爽朗明快,题名《花溪杂咏》之四,正是开国元勋陈毅元帅所吟。1959年11月23日,其偕夫人张茜至花溪视察。翌日中午他在花溪西舍约见中共贵阳市委书记伍嘉谟、花溪区委书记齐林阁、副书记怀志、花溪任命公社党委书记甘奇等。听汇报时,当即与众驱车至处,畅游花溪水库后,吟下此诗。

      花溪水库如今又称花溪湖,兴建于上世纪“大跃进”年代,当时由苏联专家精心设计。坝型为双支墩空腹大头坝,坝顶高程为1143.4米,最大坝高达49米,正面题有“花溪水库”四个擘窠大字,字体倾斜,颜精柳骨,龙飞凤舞,遒劲深峻,飘逸隽美,正是时任省委书记兼省长的周林所题。其水利枢纽主要由此大坝、溢洪道、引水管道、坝后厂房、放水底孔、花阿联库等六个工程组成。1960年初蓄水运行后,正常蓄水位高程为1137.9米,总库容达2380万立方米。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有发电功能的中型水库。每年可向贵阳市区供水5880完立方米,确实缓解了下游水环境矛盾。

   

      花溪水库修建后期,也发生了一次意外。那时,亦赫鲁晓夫为首的前苏联政府因与中国政府不合,最终决定于1959年6月将援华专家全部撤走。奉命限时回国的苏联专家职业道德十分高尚,一直将兴建中的花溪水库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而呵护着,当然依依难舍。临走时还在花溪区副区长兼该建设工程的副指挥长罗文英等人陪同下至水库巡视了一遍,将工程后期修建中的诸多问题再三郑重交代。其之深重感及真负责令在场之人肃然起敬,感动不已。

      花溪水库蓄水运行后,确实经受过无次洪水恣虐冲击之考验,证明了它的工程质量上乘。如1961年夏,大雨连绵、洪水暴长,新建才一年的水库成为众人最为担心之处。据笔者采访的贾开文、冯增才等几位老人讲,当时排洪管道喷出之粗大水柱如直线般彪出,气势如虹。那时松柏山水库还未筹建,其直至七十年代中期才修建。那时上游无任何水利枢纽帮其抗洪,缓解重员。众皆曰,只要此次能顺利渡关,今后就不必再担心。而水库大坝果真任凭洪水猛涨、冲击拍打,岿然不动,众皆松了口气,对其刮目相看。其就如此屹立两高峡四十余年。

      新世纪之初,市区人口剧增,经济迅猛发展,水量供需日益突出。随着“南明三年度清”工程的实施,万众瞩目的花溪水库扩建加高工程终于2002年2月27日动工。国家总投资5000万元。项目主要包括大坝回填加高、防渗帷幕灌浆、新建泄洪隧洞、溢洪道改造、大坝安全设施及配套五个分工程。经过半年苦战,该工程终于9月出完工。新坝增高两米后,库容量增加了1000万立方米,新增防洪库容由零增加到1140万立方米,对松柏山至花溪水库间176平方公里范围内产生的洪水具有拦蓄削峰能力,使花溪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贵阳市防洪能力达200年一遇,保护人口达130万。总库容增加到3140万立方米,每年可向贵阳市供水7420万立方米,完全改善了市区供水困难的尴尬局面。在改善了花溪旅游环境及天河潭景区的旅游条件的同时亦改善了贵阳市环境用水,如枯水期可为南明河提供不低于0.45立方米/秒的环境用水。还有,增加了花溪电站发电量,由原来的462千瓦/小时增加到936千瓦/小时。真正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百年大业。

      花溪水库扩建增高后,高峡平湖,水碧岸阔,波光粼粼,碎金跃银,游船荡漾。故人们根据陈毅元帅“湖水碧绿三十里”诗句,将其呼为“花溪湖”。加上其前后左右著名景点比比皆是,真正无愧于花溪旅游大区的美好形象。登临水库,天高地远,视野开阔,两岸峻峭如巨大的青芙蓉般环卫鹤立。倒影如画,风光无限,胸中污浊之气定能全然荡漾无尽。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_sunshine_

我的网络词条主页:http://www.wm23.com/wiki/uc/89029.htm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55555021.html

 

草内妹╮(╯_╰)╭(2015-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